|陪诊师月收入过万元,你愿意花钱买陪伴吗?

|陪诊师月收入过万元,你愿意花钱买陪伴吗?

文章图片

|陪诊师月收入过万元,你愿意花钱买陪伴吗?

文章图片


题图源自电影《滚蛋吧!肿瘤君》
作者:考拉是只鹿 | 编辑:葛伟炜

“陪诊师能成为病人的心灵良药吗?”

你听说过陪诊师吗?

今年以来 , 这个新型职业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迅速火了起来 。 陪诊师具体是做什么的呢?排队跑腿、送取病历、陪伴就医、代替问诊 , 一切和看病就医相关的内容皆是陪诊师的职责所在 。

根据上海某陪护平台客服的介绍 , 平台陪诊半天的价格为558元、全天价格为998元 。 据媒体报道 , 由于需求量巨大 , 有的陪诊师月收入过万元 。

人在生病的时候通常会非常脆弱 。 这种脆弱不仅体现在身体的虚弱程度上 , 很多时候也体现在心灵上 。 虽然独自就医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坚强 , 但大多数时候 , 我们在看病时确实格外需要多一份陪伴 。

除了陪诊师以外 , 近年来 , 各种陪伴型职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壳而出 。 于是 , 我们学会了一个新词语——陪伴经济 。 除了陪诊师 , 陪购师、陪考师……都是陪伴经济中的一员 。

陪诊师究竟是一份怎样的工作?你愿意为“陪伴”付费吗?人们为什么愿意做一份和陪伴相关的工作?今天的推送 , 让我们共同走进陪伴经济的世界 。


年轻人更需要陪伴吗?
在人们的固有假设里 , 老年人应该是对陪诊师需求最大的群体 。

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 , 去医院的频次也多 , 子女又往往不在身边;同时大多数老年人并不适应现代化、电子化的看诊流程 , 到了医院常常弄得一头雾水 , 身心疲惫 , 看病效率普遍不高 。

事实却恰恰相反 。 根据部分媒体的报道 , 有陪诊需求的人群中 , 年轻人的占比达到了六成之多 , 这也就意味着 , 年轻人对陪诊师的需求度更高 , 这与我们的想象多少有些出入 , 然而细细想来 , 却也有些道理 。

第一 , 如果以单身为分割线 , 其中年轻人的占比无疑更高 。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遭遇病痛的时候 , 或者是出于自身要强 , 或者是出于害怕父母亲友担心 , 并不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寻求周围人的帮助 , 此时 , 陪诊师就成为了刚性需求 。

第二 , 相较于老年人 , 年轻人对于陌生人陪诊的接受度更高 , 也更愿意为之花销 , 从而造就了数量更多的受众群体 。

一人独居 , 两眼惺忪 , 三餐外卖 , 四季淘宝 。

短短一句话 , 涵盖了大多数空巢青年的生活 。 空巢青年指的是与父母及亲人分居、单身且独自租房的年轻人 。 如今 , 在一二线城市中 , 涌现出了大量空巢青年 。 据专业人士预计 , 2021年 , 我国空巢青年人口数量已经上升到了9200万 。

于他们中的许多人而言 , 独立自主是他们最为看中的自带属性 。 但是 , 这也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不会孤独 , 就不需要陪伴 。

这种孤独感在生病时候往往会达到巅峰 。 在网络流传的国际孤独登记表中 , 最高的第十级就是“一个人去做手术” 。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过同样的感受 , 有时候更愿意对陌生人进行情感输出 。

尽管深知父母对自己的爱 , 但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心里明白 , 大多数时候和父母的吐槽只能徒增他们的担心和烦恼 , 而并不能和自己有太多情感上的共鸣 。

至于周围的朋友 , 一则并非随时随地都有时间 , 二则不是每一个都能真正交心 , 更不用说还有一部分社恐的年轻人更愿意选择“一个人待着” 。

最终 , 年轻人的这种情感输出需求就落到了陌生人身上 。 这种陪伴需求不止发生在生病时 , 也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 比如在网上看一个视频 , 通过弹幕实现与平行时空网友的交流;在直播间里 , 边和主播聊天边选购商品 , 都是一种陪伴 。

因此 , 陪诊师的出现其实只是陪伴经济的一个小分支而已 。 它与年龄无关 , 不是某类特定人群的专利 。 在当下和未来 , 它会成为全社会的共同需求 , 也将促进多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


陪伴 , 不止于看病
陪伴经济的市场有多大?

早在2019年 , 国金证券就在报告中预测 , 到2025年左右 , 陪伴经济的市场规模有可能达到400亿~500亿元规模 。 陪伴经济分为线上陪伴、线下陪伴两类 , 形式五花八门甚至千奇百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