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拥抱圈层受众,需要更审慎的姿态( 二 )


同时 , 男主设定不仅照抄《恋与制作人》 , 还没有抄到原作精髓 , 一系列尴尬的表现让不了解乙女游戏的观众只能满脸问号 , “乙女游戏里的男主真的是这样的吗?”
这次的“滑铁卢”可谓是为节目敲响了警钟 , 想要拥抱圈层受众 , 迎合她们的喜好 ,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这样的作品更需要前期丰富的调研 , 达到对整个群体全面性的、深刻的了解 , 否则很容易招致圈层的反噬 。 去年第一季中的《偶像服务生》就是一个正面的案例 , 对“选秀偶像”适度的嘲讽 , 不仅没有惹恼粉丝群体 , 反而被大家认为是“真实”“针砭时弊” , “内鱼完了”至今仍是网友们津津乐道的谐音梗 。
除了下架的《男友来了》 , 这一期中以“中国式亲情”为切入点的《妈妈的味道》 , 互联网口碑也是“毁誉参半” , 作品中 , 主角走进了一家名为“妈妈的味道”的餐馆 , 没想到在被服务的过程中 , 体会到的却是各种以“我是为了你好”为名的“亲情绑架” , 简直令人血压升高 。

随着时代的发展 , 年轻人自我意识的提升 , 这类母亲的形象已经很难让人像过往那样看的笑中带泪 , 深感愧疚了 , 90后和00后只会直白的表示自己不接受这种绑架 , 所以很多网友认为节目最后主角与“妈妈”“奶奶”和解的煽情升华是一个“败笔” , 令人很难理解 , 又回到了大家最不想看到的“春晚模式” 。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拥抱圈层受众,需要更审慎的姿态】总的来说 ,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在喜剧综艺升级转型的这条路上 , 已经找准了成熟的方向 , 但能百分百的依照这些“方法论”是去持续批量产出优质作品 , 确实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 希望《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在经历了这些小挫折之后 , 更加严格的把控内容 , 熬过“回调期” , 在下一阶段的赛程中继续为大家奉上真正好笑的作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