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松石|哲学大家爱收藏,不喜舞文弄墨,偏爱舞刀弄枪:祖宗的,都捐了

绿松石|哲学大家爱收藏,不喜舞文弄墨,偏爱舞刀弄枪:祖宗的,都捐了

文章图片

绿松石|哲学大家爱收藏,不喜舞文弄墨,偏爱舞刀弄枪:祖宗的,都捐了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 , 搞文字的人 , 都偏爱舞文弄墨 , 而爱舞刀弄枪的 , 大多数都是武夫 。 但在哲学大师冯友兰这里 , 他喜欢文字书法 , 却也更喜欢在业余时间倒腾兵器 。
冯友兰的家族 , 很久之前就与兵器结过缘 , 他的祖上曾有一代人习武 , 所以从很小时候起 , 他就得到了很多兵器 。

对于这些一代传一代的宝贝 , 生来就喜爱的冯友兰 , 总是爱不释手 , 很少拿出来 。 但新中国成立以后 , 他毫不犹豫地将收藏的619件兵器全部拿出来 , 捐给了国家历史博物馆 , 为人们展现了他的大师风范 。
一、爱舞刀弄枪 , 也爱收藏
很小的时候 , 冯友兰就在祖母的房间里 , 见到过琳琅满目的各式兵器 。 虽然那个时候 , 他还拿不动这些兵器 , 但是只要有时间 , 他就会待在祖母的房间 , 如痴如醉地看着这些兵器 。
这些兵器看起来十分冰冷 , 甚至令人心生畏惧 , 但冯友兰一见到就热血沸腾 。
等到冯友兰稍微大了一些 , 能拿得动这些兵器后 , 他开始一有空就伙同堂兄弟们 , 一起拿着这些兵器玩耍 。 说是玩耍 , 但冯友兰对待这些兵器的态度 , 却十分郑重 。
很多时候 , 人的爱好会随着年纪的增加慢慢改变 , 但一直到离开人世 , 冯友兰对兵器的热爱只增不减 。
祖上传下来的兵器虽然多 , 但是这些依旧满足不了冯友兰 。 所以只要一有机会 , 冯友兰都会到处收集兵器 。
在清华大学担任哲学系教授时 , 冯友兰就经常跑到古玩市场寻宝 。
他喜欢各种稀奇古怪的兵器 。 有一次 , 他在一个偏僻的小巷子里 , 找到了上百支制作精良的弓箭 。 收藏到手后 , 他欣喜若狂 , 小心翼翼地拿到家后 , 他一连欣赏了好几天 , 才放到收藏的库房里 。
二、虽爱不释手 , 却愿割爱
冯友兰在学生们眼中 , 是一个留着长胡子 , 爱穿长衫的教授 。 寻常人看到他这样的外在 , 都会自然而然地认为 , 他是一个爱舞文弄墨的大师 。

【绿松石|哲学大家爱收藏,不喜舞文弄墨,偏爱舞刀弄枪:祖宗的,都捐了】冯友兰是爱舞文弄墨 , 但他更爱舞刀弄枪 。 并且 , 他这个爱收藏兵器的爱好 , 很多人都有所耳闻 。
冯友兰爱收藏兵器 , 他也大致会使用这些兵器 。 他年幼时 , 家里还有一个拳师 , 就是这个拳师教会了他一些基本功 , 也慢慢地让他对兵器爱不释手 。
后来 , 转到联大教书后 , 冯友兰课余时间依旧保持着这个爱好 。
当学生们见到平时说话慢吞吞 , 被学生们称为“不着急”教授的冯友兰 , 舞弄兵器时神采奕奕的样子时 , 都十分吃惊 , 难以置信 。
但即使再怎么喜爱这些兵器 , 冯友兰在国家需要的时候 , 还是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这个爱好 。 抗战胜利后 , 冯友兰就将在清华大学收集的619件兵器 , 全部捐给了燕京大学 , 没有给自己留下一点东西 。
619这个数字看起来简单 , 但却是冯友兰耗费了几十年的心血得来的 。
冯友兰能将收藏了多年的心血 , 说捐就捐 , 尽显爱国精神和气节 。
三、国家危难时 , 挑灯看剑
不管是在清华 , 还是在联大 , 又或者是在昆明 , 冯友兰一有空就去古玩市场淘兵器 。 而每当他得到了一件喜爱的兵器 , 就会坐在书房里仔细地观赏很久 。
冯友兰的这一爱好 , 与“男儿何不带吴钩 , 收取关山五十州”一句 , 不谋而合 。 他生活的那个时代 , 中国正处于危难之际 , 他的这个爱好 , 无不有他的豪情壮志 。
冯友兰爱好收藏兵器 , 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他“挑灯看剑”的理想 。 当他将喜爱的兵器拿出来 , 捐给国家博物馆时 , 他没有一丝不舍 , 而是认为这些兵器到了它们该去的地方 , 也是最合适的地方 。
可以说 , 冯友兰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 。
他对收藏兵器的热爱 , 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文人 , 在艰难时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冯友兰对兵器的热爱 , 恰好可以用汪曾祺先生曾说的“玩物从来非丧志 , 著书老去为抒情”一句概括 。
冯友兰一生 , 不爱喝酒抽烟 , 只爱读书和收藏兵器 。
虽然收藏兵器花去了冯友兰很多心血 , 但在该明志的时候 , 他没有丧失志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