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髦为什么不在朝堂上杀掉司马昭?曹髦死后为什么司马昭不称帝_2( 二 )


恼羞成怒地曹随即拔出佩剑向司马昭府中冲去,一边冲曹还一边高喊:我是天子,谁敢拦我 。碍于曹天子的身份,司马昭府中的侍卫并不敢上前,对曹用强 。但众人都知道,急了眼的曹今天是誓要将司马昭斩于剑下的 。这时侍卫成济出言询问:事到如今,我们该怎么办呢?贾充对说道:我们都是大将军的心腹,当知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 。

曹髦为什么不在朝堂上杀掉司马昭?曹髦死后为什么司马昭不称帝_2

文章插图
成济当即心领神会,出剑将曹髦刺死 。随着曹髦的身死,麻烦摆在了司马昭的面前:本想通过禅让夺取曹家天下的他,却要背负弑君的罪名 。惊惧的司马昭赶紧召集一众心腹在府中商议对策 。见到一众心腹后,跌坐在地的司马昭叹息道:天下人会怎么议论我呀?眼见司马昭失魂落魄,仆射陈泰出言对司马昭说道:如今只能腰斩假传将军命令的贾充,这样才能向天下人表明忠心,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贾充所作,其实是在维护司马昭的利益 。如果司马昭真的采纳了陈泰的建议,牺牲掉贾充,今后一众心腹谁还会真心为司马昭出谋划策呢?因此不愿舍弃贾充的司马昭,出言请陈泰再为自己想一个办法 。不想随后的陈泰却说道:臣只有比牺牲贾充更激进的办法,并没有其他办法 。听完陈泰所说司马昭决定牺牲成济保全贾充 。
成济伏诛后,司马昭与公卿、太后商议后决定,拥立燕王之子曹璜{后改名为曹奂}为新帝 。此时朝中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犯下弑君大罪的罪魁祸首其实是司马昭,但碍于司马昭所掌握的权势,曹氏家族只好选择了隐忍、退让 。公元263年,钟会、邓艾分领大军攻灭蜀国 。如果没有成济弑君一事的发生,说不定司马昭能够凭借灭国之功的声望,平稳篡魏称帝{逼曹髦禅让} 。世人皆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成语,却不知后面还有一句:虽有心称帝,却不利人和 。这句话中的“不利人和”,正是指曹髦死后,曹氏家族开始反抗犯下弑君之罪的司马昭,朝局开始动荡 。此时的司马昭只能缓和朝中各方势力,平稳朝局,未来再由自家子孙完成篡魏称帝的壮举 。
经过司马懿父子,两代三人的苦心经营,司马家族具备了篡夺曹氏天下的实力 。但贾充的莽撞之举,却陷司马昭于不仁,让司马氏家族放缓了夺取曹氏天下的脚步 。曹髦死后,曹氏家族真的开始反抗司马昭,让朝局陷入了动荡吗?下面咱们来看看证据:邓艾灭蜀后,经姜维蛊惑的钟会当即就选择反叛 。伐蜀之战时,司马昭不但派出监军监视钟会、邓艾,钟会的家人也都身在洛阳{邺城},而且钟会反叛时也是被军中将领胡烈所斩 。这就是说钟会的家人不但被司马昭掌握,他身边还有司马昭的亲信将领,所有的条件都不利于钟会反叛,那他为何还要这样做呢?
这是因为背后有人在支持他反叛,支持钟会反叛的人正是曹氏家族 。换言之被人授意反叛的钟会,所反叛的对象并不是魏国,而是独揽大权的司马昭 。也只有曹氏家族才有能力保全钟会的家人 。钟会矫诏反叛时对外的口号是什么?是奉郭太后遗命,讨伐司马昭 。所以编者觉得钟会的“反叛”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反叛,而是得到曹氏家族授意后夺取军权的行为 。在钟会即将叛乱身死之时,一件事的发生也说明,司马昭和曹氏家族爆发了矛盾:公元264年二月初四,司马昭携魏帝曹奂西征,率军进驻长安 。带着魏帝曹奂离开王都{邺城后来的洛阳}、率军进驻长安不正说明朝中局势不稳,形势对司马昭很不利吗?
钟会叛乱结束后,曹奂降诏拜司马昭为相国,加封晋王,赐九锡 。编者觉得,对司马昭进一步加官进爵,并赐给他诸侯王的礼器,正是外部反抗失败后{夺取军权},曹氏家族对司马昭做出的让步、妥协 。的鲁莽行为,让司马昭错过了篡魏称帝的最佳时机 。希望天下平稳过度{禅让}的司马昭,只能将天下易主之事留给司马家族的后世子孙 。
曹髦为什么不在朝堂上杀掉司马昭?曹髦死后为什么司马昭不称帝_2

文章插图
公元265年九月六日,司马昭带着无限遗憾病逝{中风猝死},终年五十五岁 。同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以晋国太子身份,成为魏国新一任相国、晋王 。司马炎继位后追谥父亲为晋文王,并将父亲司马昭归葬于崇阳陵 。公元266年二月,司马炎逼魏帝曹奂行禅让之事 。经过三代人的隐忍、努力,司马家族终于如愿夺取曹家天下 。司马炎称帝九年后{公元275年},追尊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三人庙号为:晋高祖、晋世宗、晋太祖 。四年后司马炎发动灭吴大战 。随着吴国的灭亡,三国乱世就此结束,天下就此归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