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建|传统相声艺术如何在新时代创新发展?

李伟建|传统相声艺术如何在新时代创新发展?

文章图片

李伟建|传统相声艺术如何在新时代创新发展?

文章图片

李伟建|传统相声艺术如何在新时代创新发展?

文章图片


9月26日上午 , 新时代传统相声艺术的创新发展专题研讨会在北京昆园学堂举行 。 姜昆、李金斗、赵连甲、李增瑞、李伟建、武宾、李菁、王波、杨佳东等曲艺名家就刚刚落幕的第十三届北京青年相声节进行经验总结 , 强调称相声演员要在舞台力度上下功夫 , 演员要有本我意识 。

本届北京青年相声节比赛收到了北京、天津、河北、重庆、辽宁等1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报送的参赛作品74个 。 比赛共评选出一等奖5个 , 二等奖12个 , 三等奖19个 , 优秀组织奖11个 。此前的9月17日下午 , 获得大赛一等奖的演员李涵、迟永志、张天蕾、李宾、杨佳东、尚星呈、梁洪昊、杨凯 , 在颁奖暨优秀节目展演活动现场展示了他们的参赛作品 。 李伟建、武宾作为北京青年相声节的资深演员登台演出 , 为青年演员们作示范 。

李增瑞:有的演员态度不认真 , 要对相声艺术有敬畏之心
研讨会上 , 作为本届青年相声节评委 , 相声表演艺术家李增瑞说在初审环节他发现一些青年相声演员报送来的录制好的相声视频作品存在态度不认真的情况 。 “这些人连录像都不当回事 , 报送来的视频作品听不清楚;还穿着背心裤衩在那里录制 , 给人感觉不是参赛的态度 , 而是玩弄的态度 。 ”
李增瑞表示 , 他从小学相声 , 长大说相声 , 活到老学到老 , 做一个专业的相声演员 , 是他毕生的追求 。 他希望以后的北京青年相声节要求每一个参赛者严格要求自己 , 对相声有一种敬畏之心 。 即便娱乐 , 也要认认真真去做 。 如果演员对参赛作品都不负责任 , 又怎么能期望在舞台上对台下观众负责呢!

赵连甲:当下曲艺最缺乏舞台力度 , 要在塑造人物形象上下功夫
相声表演艺术家赵连甲则指出 , 当下新的传媒手段对于相声理解有很大的不同 。 但在他看来 , 相声在塑造人的方式方法上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 相声界必须把这个放到一定高度来认定 , 在塑造人物形象上下恨功夫 。
“现在的曲艺艺术 , 最缺乏的就是舞台艺术力度 。 即有的相声演员只注重包袱的铺排、能不能把人逗笑 , 但缺乏对他要表现的人物形象的刻画 。 ”赵连甲认为 , 相声是笑的艺术 , 但是要笑得深刻 , 人物形象要鲜活有画面感 , 还要有典型语言及典型动作 。 也就是相声演员塑造的人物要有文学性 , 符合相声本身的艺术特征 。
对此 , 北京市曲艺家协会主席李伟建表示赞同 , “打小就学相声的 , 为什么要练戏曲动作、为何要练舞蹈 , 就是为相声演员的舞台表演打基础 。 站在舞台上 , 你得美 , 你的动作一招一式得漂亮 。 现在一些相声演员 , 噼里啪啦的就来了 , 动作机械单调 , 让人看不到美在哪里?”

李伟建:谁说相声就是逗乐的?它也有主题性思想性
李伟建还表示 , 北京曲艺已到了一个爬坡上坎的阶段 , 面临着承上启下的问题 。 “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 , 各地的演艺人才都往这里聚集 。 但是我觉得北京艺韵提得有点少 , 就是全国各地的相声演员跑北京来发展 , 但缺少北京的味儿 。 提到京味儿 , 倒不是我们心胸狭窄 , 而是相声本身就是从北京发展起来的 , 其语言艺术自带京味儿 。 所以这源头的东西要坚持 , 不管是讲课 , 还是座谈 , 抑或是舞台表演 , 都要提相声里的京味儿 。 ”
李伟建还发现 , 现在的曲艺演员很少有本我意识 。 “曲艺演员的‘本我’这两个字 , 恰恰是与戏剧最大的区别 。 ”李伟建称 , 现在好多人称相声就是逗乐的 , 但他认为 , 相声是有主题思想的 , 所抛出的笑料包袱也都蕴含着一定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 而不是单纯的逗乐 。
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逗乐手段 。 但李伟健批评 , 现在一些相声演员一谈到唱 , 张口就是“太平歌词” , 仿佛离开了这个 , 就没有别的东西可唱了 。 “唱是学唱 , 这是相声演员的另一个基本功 , 视野要开阔 , 思路要宽广 。 在这方面 , 青年相声演员要好好研究老艺术家们的表演艺术和学术素养 , 用以指导我们实践 , 让北京相声能够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