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底线》:剧中案件符合现实吗,真的有教育意义吗?

底线|《底线》:剧中案件符合现实吗,真的有教育意义吗?

文章图片

底线|《底线》:剧中案件符合现实吗,真的有教育意义吗?

文章图片

底线|《底线》:剧中案件符合现实吗,真的有教育意义吗?

文章图片

底线|《底线》:剧中案件符合现实吗,真的有教育意义吗?

《底线》中的案件 , 都取材于真实 , 经过艺术再加工 , 最终呈现出法律的严谨和法官的温度 , 就如剧中所说:“法律有尺度 , 法官有温度” 。 而剧中的案件 , 是最高人民法院组织的主创团队 , 历经三年 , 在500多个案件中精挑细选出来的 , 具有代表性和现实性 , 很有教育意义 。

《底线》中 , 第一个案件就是雷星宇“辱母杀人案” , 也就是轰动一时 , 在网络上引起大量讨论和广泛关注的“于欢案” 。 案子的二审判决 , 明确属于防卫过当 , 体现出法律的正义与公正 。

“主播猝死案” , 不仅是疲劳工作对身体的危害 , 还有父母的冷血榨取和重男轻女的思想 , 更重要的是让你知道劳动关系是劳动者权益能否受到法律最大限度的保护 , 让你知道如何在未签订劳动合同情形下认定劳动关系 。
【底线|《底线》:剧中案件符合现实吗,真的有教育意义吗?】
“职场性骚扰案” , 有女性被上司性骚扰 , 男性也有可能被性骚扰 。 在社会生活中 , 男性和女性都有可能成为性骚扰的行为人和受害人 , 这也是《民法典》未明确规定性骚扰行为人性别属性的原因 。

“奶茶加盟案” , 不是你弱势你就有理 , 虽然值得同情 , 但是法律就是法律 , 是以事实为依据 。 面对社会上各种加盟商 , 一定要仔细认真地详读格式合同内容 , 不要轻易就签字 。 一旦签字生效 , 就要按照合同来办 。

“高校生杀母案”以及同播的“校园欺凌案” , 值得所有父母反思 , 我们教育孩子的“底线”在哪里?我们是需要一个听话、乖巧、逆来顺受的孩子 , 还是需要被尊重、被关爱、身心健康的孩子?

还有离婚案中 , 婚前购买的房产 , 婚后更名到夫妻名下 , 就视同为夫妻双方共有财产 , 可依法分配 。 《底线》在逻辑缜密的案件中 , 衔接“法理”与“情理” , 每一起案件都体现出对法律尊严和生命价值的思考 , 每一个判决都代表着中国司法改革的进步 , 从中都可以看到案件背后的社会意义 。 而不同类型和形态的真实案件还原 , 有利于观众了解当下司法案件的审判过程、法理依据 , 从而在某种程度上起到相应的普及、警示和教育作用 。

方远在对“穆子琪被杀案”的总结中说:“司法裁判 , 应当维护社会道德底线 , 弘扬美德懿行 , 引导全社会崇德向善 。 ”填不满的是人心欲壑 , 偏不了的是正义天平 , 这是《底线》播出的意义所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