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儿|港影:谁是香港影坛的宠儿?

宠儿|港影:谁是香港影坛的宠儿?

文章图片

宠儿|港影:谁是香港影坛的宠儿?

文章图片

宠儿|港影:谁是香港影坛的宠儿?

文章图片

宠儿|港影:谁是香港影坛的宠儿?

文章图片

宠儿|港影:谁是香港影坛的宠儿?

文章图片



在文字中证道 。 ——唐泪
若以星星来比喻演员 。

香港百年影史 , 真正可谓有“星汉”之美 。
从初代武侠偶像到功夫巨星、喜剧之王、动作巨星及江湖枭雄 , 你唱罢我登场 。
香江影坛的鱼跃鹰飞与风动云涌 , 从来未歇 。
星光之盛 , 冠绝整个华语影坛 。
而千帆竞渡 , 万舸齐头 。
只问一句 。
谁是香港影坛的宠儿?

这个问题并非只有一个答案 。
正如上文一句 , 你唱罢我登场 , “老黄历”当然会翻篇 。
原因很简单 , 拳怕少壮 。
古龙在《多情剑客无情剑》中写道 , “美人迟暮 , 英雄末路 , 都是世上最无可奈何的悲哀 。 这种悲哀最令人同情 , 也最令人惋惜 。 ”
所以不需要厚古薄今 , 客观而论即可 。
而所谓“宠儿” , 商业票房是其一 , 业内肯定是其一 , 主角大制作电影又是其一 。
这三条 , 应该都很容易理解 , 也即有可观的票房成绩、经常能出好作品以及担纲大制作电影的主角 , 三者之间通常都有联系 , 或起码能拥其二 。
此外还应该考虑在香港影史上的深远影响力 。
有些演员 , 仅能红极一时 , 待得时间不断流逝 , 则很少会被人提起 , 仅可列入“昙花”阵营 。
所以历代“宠儿” , 皆于千军万马间杀出 。
各凭本事 , 也各擅胜场 。

李小龙是第一代宠儿 。
三年四部作品 , 两夺年冠、两夺年亚、三次破香港票房纪录 , 并破亚洲电影票房纪录 。
他终结了古早的武侠片 , 将香港电影带入“功夫片”的时代 。
坦白说 , 如果纵比来看 , 那个年代的剧本、动作设计与表演皆显粗陋 , 也限于经验和技术的缺乏 , 其实是没办法像后来那样精致和拥有更深意境、意蕴的 , 但秉持“不苛责前人”的常理 , 李小龙在他那个年代 , 真的可以说一句“光芒四射” 。
而很多人总以为 , 李小龙的辉煌太过短暂 , 后世对他的成绩有过于吹嘘之嫌 。
但实际上可以多维度对比 , 首先其形象英俊就少有人能及 , 其次身手与体能也皆可横压影坛数代动作演员 , 更夸张的是 , 仅凭《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和《龙争虎斗》这寥寥几部电影 , 即将自己、中国功夫及香港动作电影的影响力推上世界级舞台 。
甚或还有更简单的一个例子 , 即便离世这么多年 , 其标志性动作仍被中外无数人模仿 。
如果假以时日 , 更难以想象 。
所以他虽英年早逝 , 但实则可入“不朽”之列 。
其名字永恒地刻入了中国、功夫、电影和哲理的概念当中 。
很多人求而不得 。

接棒的是许冠文 。
在李小龙故去之后 , 刚被搭起来的“功夫片”台架轰然坍塌 。
无论是洪金宝、成龙还是其他动作演员 , 皆无力在动作电影方面继承李小龙的衣钵 , 一通胡乱模仿的热闹之后 , 原地四散 , 一地鸡毛 。
道理很简单 , 有了李小龙这个“标杆” , 沿着其足迹前行的其他人就很难出头 。
这个时候 , 市井喜剧填补了空缺 。
“接地气”的嬉笑怒骂风格开始大行其道 , 其影响力颇为深远 , 基本波及了整个香港影坛 , 无论是当年名宿还是后来者 , 皆或多或少受到这种影响 。
在楚原的《七十二家房客》之后 , 许冠文以《鬼马双星》、《天才与白痴》、《半斤八两》、《卖身契》和《摩登保镖》这五部电影 , 夺得五个年冠并三次打破影史纪录 , 其统治力的强悍程度与后来的周星驰不相上下 。
1982年成为香港电影金像奖的第一届影帝 。
多年后 , 翁子光拍《风再起时》 , 在访谈时说自己去“求”来了许冠文的出演 。
足证其影坛地位极高 。

接下来的“宠儿”是双周一成 。
八十年代的前半程 , 许冠杰虽然连续夺得三个年冠 , 资历与地位皆不差 , 但他在香港影坛的成就要远逊于粤语歌坛 , 根源在电影作品的乏力上 , 其最负盛名的《最佳拍档》系列电影 , 笑闹而无深意 , 这当然也是香港绝大多数商业电影的弊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