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的名字|《她们的名字》:女性剧正在失去女性

她们的名字|《她们的名字》:女性剧正在失去女性

文章图片

她们的名字|《她们的名字》:女性剧正在失去女性

文章图片

她们的名字|《她们的名字》:女性剧正在失去女性

文章图片

她们的名字|《她们的名字》:女性剧正在失去女性

文章图片

她们的名字|《她们的名字》:女性剧正在失去女性

文章图片

她们的名字|《她们的名字》:女性剧正在失去女性

文章图片

她们的名字|《她们的名字》:女性剧正在失去女性

文章图片

她们的名字|《她们的名字》:女性剧正在失去女性

文章图片

她们的名字|《她们的名字》:女性剧正在失去女性

文章图片

她们的名字|《她们的名字》:女性剧正在失去女性


大女主、女强人、女性价值——这三个关键词 , 已经是2022国产剧审美疲劳的重灾区 。 在明显的女性标签下 , 《她们的名字》豆瓣开分5.5 , 数据低迷 。 女性群像剧 , 似乎有明显的僵化倾向 , 表面上在贴合大众生活 , 实际上却离观众越来越远 。 浅薄悬浮的“女强人事业”《她们的名字》的主角 , 是三种不同职业、不同类型的女性 。 雷粒是事业型女强人 , 靠自己的努力成为公司副总裁 , 一个“副”字 , 给了她上升空间 , 让她一路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任多美是一名全职主妇 , 把家当成职场、把老公当老板 , 在家庭生活中陷入迷茫;

沈嘉男是一个职场新人 , 出身优渥 , 想用能力证明自己 , 于是隐瞒身份、进入职场 , 从实习生的位置开始打拼 。

剧集的重心 , 更多倾斜在雷粒身上 。 三人当中 , 雷粒算是都市女性的最优解——财富自由、情感自由 , 似乎什么好事发生在她身上都不过分 。 她生活的核心是事业 , 然而剧中 , 雷粒在名利场拼杀的方式 , 悬浮得让人头大 。

为了谈生意 , 雷粒在餐厅跟绯闻中的情敌泼果汁、对骂 , 以吸引合作对象注意力 。 虽然她这一番举动 , 是为了表达自己在生意场上的站队立场 , 但一个公司副总 , 在一家高档餐厅 , 和人大声吵架 , 就能表达自己的商务规划吗?

更不用说 , “让利0.6个百分点”这种需要反复试探、商议才能敲定的决策 , 被雷粒在餐厅当众一提 , 合作对象就轻易点了头 。 雷粒的职场剧情 , 半点经不得推敲 。 在情场上 , 雷粒则更多靠被众人追求、和小奶狗谈恋爱 , 达成所谓的大女人身份 。 她搞事业的缘由 , 是被渣男抛弃——角色设定或许是有能力的 , 剧情却依然以“男”为导向 , 用男性的青睐 , 去给一个事业女性赋予价值 。

这样的“大女人” , 别说魅力 , 连独立都是一种表演 。 女性剧的刻板印象越来越强女性剧的公式越来越简单了 , 内容越来越敷衍了 。 都市女性群像剧 , 正在渐渐沦为对都市女性的刻板印象合集 。 《她们的名字》无疑涵盖了三种典型 , 都市精英、家庭主妇、职场新人 , 一开头 , 剧集就用三个“高光时刻” , 试图拍出一种大女主的热血感 。

而这三个场景 , 一个是雷粒被绯闻大婆甩耳光 , 一个是任多美跟妈妈吵架 , 一个是沈嘉男与心机同事对呛 。 这三场矛盾 , 其实已经集中体现了《她们的名字》剧情上的弱点——很多矛盾都在吸引眼球 , 都在营造爽感 , 却对人物的建设没什么作用 。

剧情的爽点 , 应当是在人物形象被完善、矛盾经历一定的发展和激化后 , 得到一个让人欣慰的结果 。 但是 , 《她们的名字》当中 , 直接把“整顿职场”这样的爽文桥段推上来 , 只是强调了情节的虚构性 。 角色的性格、价值观 , 并不能在《金牌调解》式的撒泼情节里被完善 , 大量没头没脑的扯头花情节 , 也并不能构成所谓的“高光” 。

女性题材的影视剧实在太多了 。 我们能发现 , 从2016到2022 , 《欢乐颂》里的樊胜美、安迪拥有了多个变种 。 剧情的聚焦点 , 从原生家庭、小镇做题家 , 到职场歧视 , 应有尽有 , 像直接把微博热搜列个目录 , 总结成了剧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