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水墨江南的诗?江南水墨画的唯美句子

1.形容“江南水墨”的诗词有哪些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
【描述水墨江南的诗?江南水墨画的唯美句子】出自宋代诗人刘敞的组诗作品《微雨登城二首》
原文: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
这两首诗是登楼野望之作 。第一首诗通过写雨映寒空,山深树幽,倚楼眺望的一幅水墨画,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江南水墨图 。第二首诗写作者正午时间登临望远,描绘了一幅雨过天晴,鸟语花香,勃勃生机的画面,表现了作者愉悦欢快的心情 。
赏析:
首句写秋日“微雨”,一个“映”字,十分贴切地抓住了自然景物的特征 。如果是春日微雨,它弥漫一片,有如云雾,那是不可能与天空相“映”的;而初夏烟雨,无边无际,将远处的一切都裹了起来,就更谈不上与天空相“映”了 。只有在秋天,这“无点亦无声”的仿佛透明的雨丝,才具备这个特点 。因此,从“雨映寒空”入手,再用“半有无”加以细致描写,就细致真切地传达了秋日微雨之神 。至于在“空”前着一“寒”字,则是为了表现秋雨生寒的清冷之感,其中并不包含诗人的主观情绪 。
这是一首登楼野望之作 。次句写“登城” 。重楼闲上的这个“闲”字既表明诗人并非第一次登临此处——那样会心情迫切,不会着一“闲”字;又暗示他亦非劳人迁客——那样会侘傺无聊,不可能“闲上” 。而主要的,还是点出诗人时有余暇,心自安闲,尽可慢慢欣赏这秋雨中的秋山景色 。
诗人纵目野望,诗人用一句诗进行了概括:“浅深山色高低树 。”天高气清,列岫千重,或近或远,或苍或黛,各有“浅深”;而山上树木则颇为混茫,无可分辨,但见层层树丛,“高低”不等而已 。“浅深”、“高低”,写出了秋山的淡远之境 。
这景色是诗人从未发现过的,他显得更加兴致勃勃 。诗人对于“旧相识”的新感受比乍见之时更具魅力 。虽然这景色诗人已经见过,但以往他不是在微雨中纵目野望,也没有如此恬适的情绪,他后来的赏玩之兴才特别高 。总之,诗人留连忘返,已陷于凝想之中 。他在反复的玩味之后,终于豁然开朗:展现在眼前的这“浅深山色高低树”,正像“一片江南水墨图” 。它空灵清逸,萧疏淡远,只有水墨画才有这种意境 。以前他从未欣赏到的美,此刻却悠然心会,于是感到十分惬意 。所以这最后一句就不止是一个精致贴切的比喻,而是饱含了极度愉悦之情 。
但“浅深山色高低树”和“一片江南水墨图”之间的比喻关系也很有意味 。上句是实景,为了用水墨图比拟,诗人有意避开色彩,仅用“浅深”二字加以形容;下句则是虚拟的意象,虽是虚拟,却又极为细致,“水墨图”前着以“江南”二字,“山色”的清逸潇洒之致,就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这样由实入虚,虚实相生,虽无细腻的景物刻画,却更能显示景物的绰约多姿,更能引发读者悠远的联想 。
参考资料
于绍卿.《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02月
2.有关烟雨江南的诗句
相和歌辞 。江南曲(一幅很优美的江南水墨,平平如暮烟横纱,谈谈如江舟远山)
张籍(张籍,新乐府运动健将之一,其乐府诗之精神与元白相通,具体手法略异 。)
江南人家多橘树,吴姬舟上织白纻 。土地卑湿饶虫蛇,
连木为牌入江住 。江村亥日长为市,落帆渡桥来浦里 。
青莎覆城竹为屋,无井家家饮潮水 。长江午日酤春酒,
高高酒旗悬江口 。倡楼两岸悬水栅,夜唱竹枝留北客 。
江南风土欢乐多,悠悠处处尽经过 。
杂曲歌辞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
相和歌辞 。江南曲
陆龟蒙
为爱江南春,涉江聊采苹 。水深烟浩浩,空对双车轮 。
车轮明月团,车盖浮云盘 。云月徒自好,水中行路难 。
遥遥洛阳道,夹岸生春草 。寄语棹船郎,莫夸风浪好 。
相和歌辞 。采莲归(写采莲的风景描写不错,尽管景语悲伤)
王勃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 。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摇轻橹 。叶屿花潭极望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