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人们又将清明节称之为?简述清明祭祖扫墓民俗

说起清明节可能有许多人会联想到扫墓祭祖 。古代的扫墓,早先和寒食节有关系 。在寒食节、清明节扫墓还有一种共同的习俗「插柳」 。柳树培植不管倒插枝、正插枝都能长,生命力极强,又相传柳枝具有辟邪功能 。宋代诗人陆游的《春日》一诗中写道:「人家插柳记清明」 。相传这些习俗有一个共同的起源,来自久远前的春秋时代 。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人们又将清明节称之为?简述清明祭祖扫墓民俗

文章插图
知天命而献身的介子推
介子推(?—公元前636年,又称介之推)是春秋时代的名臣,他辅佐晋公子重耳成为一代贤君——晋文公 。在晋国王室发生骊姬之乱后,他和其他四位大臣护从重耳出奔,随侍左右十九年,不仅历尽千辛万苦,而且还「割股食君」(食音「饲」) 。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人们又将清明节称之为?简述清明祭祖扫墓民俗

文章插图
据《史记晋世家》所载,重耳在国外处处遭人看轻,颠沛流离,十九年后终于得以复归社稷,也将被迎立为国君 。就在随侍渡河回晋国的最后一程中,介子推却悄然隐迹 。他回了家,母亲对儿子不邀功、不求名利非常赞赏 。介子推不想让重耳找到他,隐居到绵山中,母亲乐于和他一起隐居 。
重耳登位成了晋文公,封赏有功的旧臣和亡者;而隐退的介子推却不再受封之列 。介子推得从人为他抱屈,就写了一段话贴在门上提醒晋文公 。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人们又将清明节称之为?简述清明祭祖扫墓民俗

文章插图
《庄子盗跖》有记载「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东方朔七谏》也有留下「子推自割而食君」的文字 。就说重耳在流亡的岁月中,曾经因为饥饿过度而濒临死境,眼看就要饿死了,在那关键时刻,介子推不知从哪里端来了一碗肉汤,喂给重耳吃下,把他救活来 。后来,大家才发现,原来介子推是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肉做的汤 。
登上王位的晋文公重耳看到了门上的提醒,猛然想起旧人,就派人召见介子推,但就是找不到人 。听说介子推入了绵山中,于是晋文公还封绵山作为介子推田,又将绵山改称介山(位于山西介休县境内),用来表彰忠臣介子推,表达自己的系念,也用以标记自己的过失 。
民间传说,晋文公听了臣下的意见放火烧绵山,想借火让介子推现身 。但介子推与母亲不受酷火左右,相倚死在一株大柳树下 。那一天是皇历三月五日 。
介子推生前说过,是上天为重耳登王位开路 。介子推知天命,他辅佐重耳成贤君,是顺天命而为,所以不居功、不受禄,不做「贪天之功」 。最终,他更以自己的生命来死谏重耳当一个清明勤政的国君 。
传说介子推逝世一周年时,晋文公重返介山,他先在山下寒食一日,第二天才上山祭祀 。那时,那棵浴火残柳已长出嫩绿柳条 。晋文公折下了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这棵柳树命名为「清明柳」 。
寒食节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人们又将清明节称之为?简述清明祭祖扫墓民俗

文章插图
断火寒食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人们又将清明节称之为?简述清明祭祖扫墓民俗】《后汉书周举列传》记载,并州太原郡有寒食一个月的旧俗 。因为介子推焚骨而亡,一到他死亡的那个月,民间怕神灵不乐,都不举火炊事,吃的都是寒冷的食物 。有些体弱的老小因为身体不堪而死亡 。周举到任后,在介子推祠吊祭,并向郡民宣告寒食一个月的作法并非贤者之意,从此解了民惑,使百姓回复温食 。
晋朝《邺中记》说「邺俗,冬至一百五曰为介子推断火」 。《荆楚岁时记》记载:「去冬至今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造糖(*麦芽糖)大麦粥,按历合在清明前二日 。」就说寒食节是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天,当时人在寒食节前后共三天冷食大麦粥、杏仁酪 。
上坟祭扫
因为介子推在山上焚骸去世这一天就是寒食节,在这一天上坟祭拜在民间历代相传渐渐成为风俗 。唐代时王公就在寒食节扫墓,属于吉礼之一,唐代百姓也模仿这种作法 。
开元二十年四月,唐玄宗就下诏增定常礼,允许民间士庶于寒食节上墓拜扫,让后代子孙们能够对祖先展现一片孝思,并且把它列入常式五礼之一 。[1] 实际作法在《通典礼十二上陵》有规定,寒食节扫墓时可准备祖先生前爱吃的食物上墓奠祭,于坟茔南门外行礼,祭拜后哀泣辞别,不可在墓地作乐,但到看不到祖先坟墓的地方可以食用祭拜后的祭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