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是怎么对付八大臣的?慈禧除掉八大臣
咸丰帝临终之前特意指定了八位深受其信任的朝廷重臣辅佐载淳,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
古代皇权社会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家天下”,咸丰皇帝去世时,由于新君年幼,咸丰帝对身后事进行了缜密安排,但这种安排却充分体现出了“家天下”的特点,顾命八大臣实际上是受到两宫太后制约的 。再加上八大臣的优柔寡断,使得慈禧成功利用时间差,一举将其摧毁 。
文章插图
咸丰十年(1860年),当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英法联军逼近北京时,咸丰帝急忙带着皇后和懿贵妃,以及部分亲信大臣逃至热河 。次年8月22日,在签订《北京条约》后不久,咸丰帝因病在热河行宫去世,而在弥留之际,他曾对身后事进行了缜密安排 。
在咸丰帝的遗命中,皇长子载淳被立为皇太子,由于载淳年仅六岁,于是又以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大学士肃顺,额驸景寿,以及原来五个军机大臣的其中四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为辅政大臣,“赞襄一切政务”,这便是著名的“顾命八大臣” 。同时又授予皇后钮钴禄氏“御赏”印章,授予皇子载淳(同道堂)印章(由皇帝生母懿贵妃掌管),且明确规定,顾命八大臣拟定的圣旨必须加盖“御赏”和“同道堂”两枚印章后才能生效 。
从咸丰帝的遗命不难看出,“御赏”和“同道堂”两枚印章的权力几乎完全凌驾于顾命大臣之上,尤其是在皇位尚未顺利移交,新朝格局尚未形成的情况下,这两枚印章的威力可想而知 。只要两宫太后愿意,那么顾命大臣的作用根本无法发挥 。
其实,咸丰帝的这项遗命完全体现了“家天下”的特点,顾命八大臣虽然受命辅政,是朝政大权的实际掌控者,但皇后和懿贵妃掌握的“御赏”和“同道堂”两枚印章却完全对他们形成了制约 。咸丰帝这么做无可否非,这种制约关系可以确保少年天子皇位的稳固,但这种制约关系却为顾命八大臣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
后宫与外廷矛盾爆发,双方迅速撕破脸皮
咸丰帝的遗命,导致两宫太后与外廷之间存在天然的矛盾,尤其是慈禧本就拥有较强的权力欲,导致这种矛盾基本不可调和 。而事实上,就在咸丰帝去世后不久,这种矛盾便迅速爆发了 。
文章插图
咸丰帝去世还不到十天,留守京城的恭亲王奕訢便来到了承德避暑山庄(即热河行宫),奕訢此来有两个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叩谒咸丰皇帝的梓宫,另一方面则是为自己谋取出路 。奕訢虽是秦王,但却长期受到咸丰帝的猜忌,更是备受肃顺等人排挤,与自己交好的军机大臣文祥没能入选顾命大臣(五位军机大臣四人入选),这不得不令奕訢担心自己的未来 。
恭亲王奕訢在行宫与两宫太后密议多日后,率先返回京城,开始秘密谋划 。奕訢离开之后,于是董元醇上书,以皇帝年幼无法亲政为由,请求太后权理朝政,另选亲王一、二人辅政 。如果没有辅政大臣,在皇帝年幼的情况下,太后权理朝政乃是常理,可咸丰帝早已留下了八位辅政大臣,如今想要太后垂帘听政,辅政大臣自然无法接受 。
两宫太后先是针对这封奏章召见八大臣,试探八大臣关于此事的态度,却没想到遭到八大臣的强烈抵触 。在肃顺等人看来,皇帝既然已经任命我们为辅政大臣,且给了你们限制外廷的印章,那么朝政就应该由我们来负责,我们有事前去奏请就完了,你们站到台前,岂不是想要架空我们?而两宫太后的态度也很明确,想将我们限制在后宫?门都没有 。
于是,两宫太后与八大臣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辩,八大臣“哓哓置辩,已无人臣礼”,而在《越缦堂国事日记》中则有“肃顺等人恣意咆哮,‘声震殿陛,天子惊怖,至于涕泣,遗溺后衣’”的记载,连小皇帝当时都被吓尿了,足见这次交锋之激烈 。
双方的激烈争辩最终无疾而终、不欢而散,但双方却都不死心 。不过,顾命八大臣想的是先回到北京,凭借手中的遗诏先行掌握朝政,等待朝局稳定之后再从长计议 。而两宫太后却明白,根本不能让八大臣顺利返京,否则一旦任由他们掌握朝政,那么就很难再翻身了,因而决定在返京之前便将八大臣除掉 。
文章插图
两宫太后虽然留在热河行宫,但与他们密议数日的恭亲王奕訢却早已经在京城行动了起来,他先是笼络了掌握京津兵权的兵部侍郎胜保,以及握有直鲁重兵的僧格林沁 。与此同时,两宫太后以职权过多为由,意图夺其兵权,而端华为了自己八人的安全,便表示自己只做行宫的步军统领,两宫太后逐趁机将京城步军统领的职位给了奕譞,进一步将京师兵权握在了手中 。
推荐阅读
- 遇到孩子顶嘴大人该怎么办呢 孩子顶嘴骂大人是该怎么办
- 怎么教育爱玩手机的孩子,怎样教育爱玩手机的孩子
- 海鲜和咖啡能一起吃吗
- 孩子自我约束力差怎么办 怎样提高孩子的自我约束力
- 怎么教育孩子懂事自律 怎么教育孩子懂事
- 小孩犟嘴不听话怎么办视频 小孩犟嘴不听话怎么办
- 葡萄枣子可以一起吃吗
- 石榴和什么相克?
- 小孩老是偷偷玩手机怎么办,小孩老是偷偷玩手机怎么办呀
- 柚子哪些人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