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到底存不存在?屈原在历史上不存在( 二 )
文章插图
秦王焚书坑儒,人灭人,但天不灭人 。就在屈原(前340-278)怀石投汨罗江死后百余年,历史一幕又重演了 。贾谊在朝廷主张变法,被反对派周勃,灌婴等人污蔑陷害,遭孝文帝疏远,贬为长沙王太傅 。当他经过湘水时,看到涛涛的江水,想起了自己境遇何不就像当年那个怀才不遇投江而死的屈原,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慷慨激昂的《吊屈原赋》 。这才使得忧国忧民的屈原,涅槃重生 。好人自有好报!
据《史记》记载: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及孝文崩,孝武皇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而贾嘉最好学,世其家,与余通书 。至孝昭时,列为九卿 。
资料记载司马迁生于公元前135或145,死不详 。我认为前145更准确些 。因为贾谊死为前168,按古代16年一代计算,孙子应该生于前136年 。根据此段叙述语气,司马迁是把贾嘉当晚辈看 。所以我认为司马迁出生前145年好些 。
这样从时间上看,司马迁与贾谊也没有磨面的机会,更没有私交 。他对贾谊的个人情况了解大部分可能也是从其孙子贾嘉书信里得到的 。因此司马迁跟屈原和贾谊都没有关系,把他们放在一起列传,完全出于贾谊与屈原两个出生年代相近,人物命运相同 。他们同样是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同样是被奸人所害,不被重用,同样是怀才不遇,郁闷而死 。所以我认为司马迁把屈原和贾谊两个放一起列传,实在适合不过了 。
文章插图
三、屈原爱国,受楚国人崇敬,投粽子喂鱼,其他敌国凭什么也崇敬他?
这个问题很好理解,屈原是楚国人,他忧国忧民,出生入死,一心想挽救国家于狂澜,但始终不被楚王理解,直至国破人亡,含恨而死 。楚国人崇敬他可以理解,但其他国家崇敬他似乎不可理解 。
这个问题,只要放在历史长河中看,就迎刃而解了 。秦朝的统一可以简单归纳为硬件设施的统一,而精神文化等软件设施远没有统一,而这方面统一从汉朝才真正开始 。
一个优秀的民族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吸收古今内外所有民族的文明成果,为其所用 。
所以,秦朝不喜欢屈原爱国忧民思想,不代表其他朝代都不喜欢 。历史证明,一切无私为民的思想永远是照亮人类文明进步的灯塔,不分民族,不分国界,永远会被人民牢记!
四、端午节起源于西晋,比传说中的屈子时代要晚五百年,为什么八竿子照样打得着?
风俗需要在民间和统治阶层中间慢慢酝酿,淘汰掉其中各自认为消极的成分,留下共同认可的精华 。所以,风俗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漫长洗礼和沉淀的过程 。比如“过年”风俗是从周朝开始的,到了西汉才正式定下来,历时上千年,比”端午节”耗时更长 。
所以,端午节起源于西晋,比传说中的屈子时代要晚五百年,非常正常,不足为怪 。
推荐阅读
- 固态硬盘雷克沙好还是金士顿好 雷克沙内存条与金士顿的比怎么样
- 张仪被谁赶走?张仪为何如此大胆
- 求职|大学生找工作,到底是能力问题,还是心态问题?
- 精子存活率低能否怀孕
- 如何训练三角肌呢
- 腹肌能不能天天练呢
- 如何锻炼出肌肉呢
- 屈原为什么投河而死?屈原是投哪个江自尽的-
- 安禄山为什么要给杨贵妃当儿子?杨贵妃与安禄山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 我来到人间是为了等待你的出现?因为有你的存在,我才对这个世界有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