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继承者是谁?康熙的继位者是谁_1( 三 )


根据贝尔书中的新史料,就不难看出,雍正继位之时,实际上是另有苦衷 。首先,康熙委以十四皇子平叛重任,宠遇异乎寻常,使得他的支持者相信,皇位已经唾手可得,因而暗造舆论,宣称康熙已选定接班人,并拉拢人心,为登位做准备,使日后的雍正皇帝在舆论上处于不利的位置 。而康熙的去世实属突然,并未如雍正后来所声称的那样,在临终时明确选定他为接班人,留给他继承大统的法理依据 。因此,尽管雍正凭借隆科多的军事支持,迅速控制京师,瞬间夺取权力,但事属突然,不能短时间内让人心服口服,为解一时之窘,雍正只得妥协,以争取反扑的时间 。雍正继位初的尴尬处境,反过来又说明康熙钦定雍正为接班人的说法,确实大可怀疑 。
最后一个问题,贝尔为何没有交代消息来源?这个问题或许与当日贝尔对北京的观感有关 。在一些强调清朝闭关锁国的论者看来,1720年的北京或许更像世界主流信息外的孤岛 。不过,贝尔的印象可能不会如此 。在他逗留的三个多月,不仅和法国、葡萄牙、意大利传教士交往甚多(页295,296,297-300,303),还见到教廷遣华使团的成员(页295) 。一个英国人能在短时期内,在遥远的远东都市见到如此多西方人,他恐怕不会视北京为孤立于世界之外的封闭天地 。当然,这固然与康熙对西教士的优礼,以及当日清廷和教廷围绕”礼仪之争“正在进行交涉的特殊背景有关 。
无论如何,这会使贝尔对清朝掌握西方信息的能力与后人不同的所在 。如果贝尔在他的旅行记中公布确切的消息来源,出版后很有可能为朝廷得知,对提供者无疑将是灭顶之灾 。有鉴于此,他在这个问题上采用”据说“的方法,不失为一种保险而稳妥的方式 。当然,这仅是作者一种推断,是欤非欤?尚祈通达之士指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