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吃羊肉多为什么后来猪肉多?宋朝人为什么喜欢吃羊肉

【古代吃羊肉多为什么后来猪肉多?宋朝人为什么喜欢吃羊肉】对唐朝人和羊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

古代吃羊肉多为什么后来猪肉多?宋朝人为什么喜欢吃羊肉

文章插图
如果大唐长安城上空飘着一种香味,肯定是孜然烤羊肉串!何以见得,唐朝人爱吃羊肉,会吃羊肉,简直离不得羊肉 。
根据《唐六典》记载,亲王以下的二品大官,朝廷每个月供给二十头羊、六十斤猪肉;三品官每个月朝廷月供十二头羊,四品五品官每个月供给九头羊·······看见没,朝廷供给重要官员的膳食,基本上没牛肉和猪肉什么事 。那个时代猪肉人不爱吃,认为吃多生病,杜牧就曾经给某人写的墓志铭里数落猪肉:“能闭血脉、弱筋骨、壮风气,嗜之者必病风 。” 《说郛》里有个故事,唐宗室后裔李载仁惩罚两个打架的部下,竟然罚他们当场吃猪肉,并且威胁说若是再犯下回罚吃猪肉加酥 。猪肉不太被唐代上层人物待见,肯定是真的 。
唐朝人倒是待见牛肉,可《唐律》规定:“主自杀牛马者,徙一年 。”牛要留来耕作,马留着当脚力,擅自杀掉这两种动物的百姓要服一年苦役,长安城百姓就是再馋嘴,估计在东市里也买不着牛肉 。在天高皇帝远的南方有一道名菜叫“牛头褒”,帝都长安的吃货们估计光听名字,口水就可以流几车 。
《太平广记》里就有很多吃牛遭报应的故事,什么屠夫王云略杀牛遭反抗,一怒之下刀扎牛眼,结果第二天双目喷血;某对夫妇贪吃牛肉,一天之内吃掉一二十斤,结果活活胀死了;望蔡县令因为爱吃牛肉身长赖疮,整整被痛痒折磨了十年才死掉·······这些带着玄幻色彩的故事,无非是统治阶层为保护农耕编出来的,天下生民务农为本,农民种地离不开牛,所以牛肉不能吃 。
古代吃羊肉多为什么后来猪肉多?宋朝人为什么喜欢吃羊肉

文章插图
在北魏以前,百姓餐桌上主要肉食是猪肉,魏晋后猪的饲养规模渐渐落后于羊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民族融合时期,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纷纷向中原大量迁徙,少数民族政权定鼎中原,势必会带来饮食习惯的改变 。
唐朝跟北周、隋两个朝代颇为渊源,而这三个朝代的根子是“”武川勋贵,混血家族”(陈寅恪先生所言) 。横竖李唐的皇帝有胡族血统,传承南北朝开始的饮食习惯,大唐主打吃羊一点也不奇怪 。反正肯定不是因为前朝国姓杨,杨家和李家一样是北周宇文泰亲封的八柱国世家,都是从武川六镇起家的,饮食习惯“改朝不换代” 。
插播一个小八卦,唐高祖李渊母亲独孤氏是北周柱国独孤信之女、唐太宗李世民母亲窦氏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外甥女、唐高宗李治母亲长孙氏是北周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李家自称“陇西李氏”,数代跟鲜卑女通婚,胡汉混血家族不爱吃羊肉才怪呢!
上行必有下效,羊肉这种大唐国民饮食,留下的可不只是烤羊肉串的传奇 。大唐子民和王宫贵族吃起羊来,花样真多!唐人吃羊肉很讲究,冬天热吃,春天酱制,夏天冷吃 。先来看看民间怎么吃羊的 。
古代吃羊肉多为什么后来猪肉多?宋朝人为什么喜欢吃羊肉

文章插图
古楼子
《唐语林》记载一种叫“古楼子”的吃食,其实就是羊肉大胡饼,做法颇为豪迈:
时豪家食次起羊肉一斤,层布于巨胡饼,隔中以椒豉,润以酥,入炉迫之,候肉半熟食之,呼为‘古楼子’ 。
一斤羊肉作馅,层层铺在巨大的胡饼上,烤着吃,真香!除了古楼子之外,还有羊肉索饼——用羊肉四两炒作腹,和面制成,有时候加橘皮捣成的粉末或者不加,用生姜汁没作索饼,空心食之 。
还有回汤武库、社零星、巧羊肺羹 。
先说社零星和巧羊肺羹,都是羹汤一类的吃食 。社零星是一道农家菜,是在秋社,也就是秋季祭祀土神的时,用猪、羊、鸡、鸭、面粉、蔬菜等做的羹 。巧羊肺羹是补品,用羊肺一具细切后,再用一把葱白,在豆鼓汁中煮成 。回汤武库时至今日还在西北等地流行,按照《清异录》的记载应该是大寒时节家家户户搜集羊、猪、牛、鹿、鱼、鸽、兔、鹅等珍贵食品做成的一种汤 。大寒之前的十天就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初一才最后成功,为制作盛大的汤饼宴席而准备的 。
宫廷里的羊肉珍馐,光看文字就令人垂涎欲滴 。唐宫里有两个女人特别爱吃羊肉,一代女皇武则天,喜欢吃“冷修羊”,“珍郎杀身以奉国”,武则天称羊为“珍郎” 。“冷修羊”从其名字就可以看出其羊肉是冷吃的,可能类似于今天的“白切羊肉”或“羊糕”,把羊肉做好后冷却凝结食用 。同昌公主喜欢吃“灵消炙”,用一只羊身上取下的四两肉制成的,即使经历酷暑也不会坏 。但具体的制作过程不得而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