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邻里规划变迁史 邻里单位
文章插图
邻里单位(_邻里规划变更历史)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邻里规划的变迁史 。
在原始社会 , 邻里之间最初主要是血缘关系 。随着人类的发展 , 逐渐转向地理联系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 邻里之间被赋予了政治意图 。《汉书》中对邻里制度是这样描述的:“五邻为邻 , 五邻为邻 , 四邻为族 , 五族为党 , 五方为州 , 五州为乡 。”
从《汉书》对邻里的描述中可以看出 , “邻”“邻”分别对应具体的住户单位 。五户为一邻 , 五邻为一里 , 邻里25户 。可见 , 中国传统的“邻里邻里”数量相对较少 , 却构成了城市中最基本的市民关系 。
“里”北魏以后叫“房” , 当时是居民区 。也就是政府规划的封闭住宅区 。唐长安城有108个广场 。尖牙分为城市主干道 , 大小不一 。獠牙四周是墙和门 , 有规律的开关 。广场上主要有民居、寺院和官僚住宅 。东京市和元大都市也有“内广场”系统 , 但没有门和墙 , 只是一个行政单位的信息资源网络 。方莉的划分对中国古代城市用地布局和广场道路系统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直到现在 , 在一些城市仍有方莉系统的痕迹 。
苏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苏州唐诗中记载有60个方格 , 宋代郡守李寿朋也布置了65个方格 。范成大在《吴君之方氏》中列举了60个方中的大部分 。现代有“三宫九观二十四方”之说 。无论是土地的划分 , 还是行政单位的划分 , 邻里都不是现代人发明的 , 而是有历史依据的 。
今天 , 当你漫步在苏州古城时 , 你会感受到“邻里”这个词 。街区由小巷和民居群组成 , 不同的民居和小巷形成了街区的特色 。汾墙、大和、石库门、马头墙、漏窗、挺拔的墙、局促的巷子、长而深的巷子、打石路、石河边、古井场、湿井台 , 还有几根从老院墙里伸出来的淡淡的竹笋 。这是苏州人挥之不去的记忆 。
在这样的环境中 , 我们共同成长 , 比邻而居 。狭小空的房间让我们的邻里关系更加紧密 , 邻里环境建设主要是居民自建 , 需要邻里互助 。“家乡和外地同甘共苦 , 守望相助 , 生病生病互相扶持 。”以李芳制度为代表的邻里制度塑造了东方社会结构 , 这种社会结构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中国公民文化 。
这种稳定的邻里体系只是在现代才被打破 。确切地说 , 是在1929年 , 当时整个西方经济不景气 , 二战后 , 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尤其是政府主导的城市更新浪潮 , 首先打破了西方稳定了几千年的旧邻里制度 。
第一次城市更新受霍华德的“花园城市”和勒·柯布西耶的“光明城市”的影响 。城市建设被高速公路和绿化带分割 , 旧的居民区被摩天大楼取代 。人们在改善生活环境的同时 , 也失去了邻居 。传统的邻里关系被彻底破坏 , 新的邻里关系难以建立 。这迫使城市建设规划者将“邻里”这一重要概念纳入城市规划 。
20世纪20年代初 , 美国建筑师克拉伦斯·佩里(clarence perry)在霍华德(Howard)花园城市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并提出了邻里单元的概念 , 并经过长时间大量的实践 , 形成了邻里单元理论 。
佩里的邻里规则是这样认为的:
1.邻里单位被城市道路包围 , 城市道路不经过邻里单位 。
2.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的穿越 。一般应采用断头路 , 保持车内安静、安全、低流量的生活氛围 。
3.在小学合理规模的基础上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 , 让小学生上学不用穿越城市道路 。一般邻里单位规模在5000人左右 , 小的3000 ~ 4000人 。
4.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为小学 , 与其他邻里服务设施一起置于中心广场或绿地 。
5.邻里单位占地约65ha , 每亩10户 , 保证孩子上学的距离不超过0.8km 6 。在邻里单位的小学附近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
佩里认为 , 房子附近应该有生活服务设施 。他把有这种设施的土地称为“家庭邻里” 。他认为 , 在一个布局良好的邻里单元中 , 公共生活会比较活跃 , 居民在使用公共生活服务设施时会经常接触 , 从而产生邻里联系 。
推荐阅读
- 小人物的悲剧?大时代变迁下小人物的命运
- 停车场规划设计规范,值得参考 停车场设计规范
- 小红书怎么运营起来的?小红书运营规划
- 大一测绘工程职业生涯规划书?工程测量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 家庭主妇理财小知识?家庭主妇理财规划
- 2020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模板范文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
- 拥抱|当你提拔为主管,并且是管理岗,之后会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
- 电动车|九号自动驾驶两轮电动车亮相:自动规划路线 自己保持平衡
- 202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 一图读懂国家公路网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