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历史名人写的诗句?关于山西的诗词名句
1.山西有那些古代诗人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
开元进士 。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 。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 。
德宗贞元年九年进士,又举博学鸿词科 。官礼部员外郎,因参与变革的王叔文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人称柳柳州 。
诗文在当时都很有名,和韩愈共同领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十四岁应幽素科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交趾探望父亲,不幸溺溺水死,年仅二十七岁 。
其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阁序》就出自他之手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 。
宋之问(约656-712),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上元进士,武则天时官尚方监丞,中宗时入选为修文馆学士,因诌事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为士林所不齿,玄宗先天年间赐死 。所作多粉饰现实,歌颂升平,价值不大,但律诗在初唐时有一定地位 。
温庭筠(812-870?),本名岐,字飞卿,今山西祁县人 。文思敏捷,精通音律 。
每入试,押官韵,八*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 。仕途不得意,官止国子助教 。
诗辞藻华丽,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 。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 。
亦作词,是“花间派”鼻祖,对五代以后词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 。
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
2.山西籍的诗人有哪些
上古 黄帝、舜、禹-运城bai人
尧-临汾人
春秋战国:荀况 韩非 (大家)
隋唐五代:王勃 王之涣 王维 柳宗元du 白居易 温庭筠 (诗人)
宋元明清:白朴 关汉卿 罗贯中zhi (作家)dao
春秋战国:百里奚 廉颇 蔺相如 李牧 (文臣武将)
秦汉三国:卫青 霍去病 关羽 张辽 徐晃 (文臣武将)
隋唐五代:尉迟恭 薛仁贵 狄仁杰 (文臣武将)
宋辽金元:司马光 (大官)
晋献公内 晋文公重耳 唐太宗李世民一家、武则天 杨玉环(诸容侯、皇室、嫔妃)
3.山西诗人的诗有哪些
山西日报讯(武正国)古典诗歌乃中华国粹,尤以唐代诗人最杰出,成就最辉煌 。
而从初唐到盛唐中唐以至晚唐,都有山西籍诗人引领群伦 。他们的诗在唐诗中占有重要位置,显示了黄河文化的深厚积淀,产生了深远影响 。
这里选取在唐代各个历史阶段有代表性的十五位山西籍诗人,分别吟咏 。王绩 (585-644绛州龙门)今河津人 听厌奢华宫体诗,自然朴素赋新辞 。
孤身唱响田园曲,王孟先声溯此时 。王勃 (约650-676绛州龙门)今河津人 高阁名篇千古稀,天涯海内耀光辉 。
河东底蕴文浑厚,陶冶神思无翼飞 。宋之问 (约656-712汾州)今汾阳人 依附权门舌学莺,颂词典雅意平平 。
贬迁孤苦悲凉境,悔泪真流始动情 。王之涣 (688-742晋阳)今太原人 颧雀登楼千里穷,凉州把盏忆春风 。
短篇不厌包容广,奇句全凭想象丰 。王昌龄 (?-约756晋阳)今太原人 擅长七绝寓情真,兼备刚柔俱绘神 。
塞外老兵知己士,闺中少妇解愁人 。王维 (?-761祁)今祁县人 心融天籁笔清新,行觅源泉坐赏云 。
酷爱田园非出世,常怀百战老将军 。王翰 (生卒年待考晋阳)今太原人 边庭豪饮近乎狂,笔下男儿血性刚 。
醉卧沙场英烈气,读来字字撼胸膛 。卢纶 (?-798?河中)今永济人 雪满弓刀箭术神,典型环境典型人 。
昂扬豪迈英雄曲,唱醒边关多少春 。畅当 (生卒年待考河东)今永济人 同是抒情鹳雀楼,襟怀技艺俱堪优 。
王名远比畅名盛,捷足先登占上游 。白居易 (772-846晋阳)今太原人 新体势如春草漫,长歌乐府起高峦 。
语言通俗艺非俗,拓向民心天地宽 。柳宗元 (773-819河东)今永济人 清峭文奇诗亦奇,诗文双璧互增辉 。
推荐阅读
- 康熙时期的历史事件?康熙年间发生的大事
- 宇文泰后代被杀完了吗?历史上宇文赟为什么立五个皇后
- 历史上朱棣找到建文帝了吗?朱棣后来见过建文帝吗
- 康熙王朝幕后故事?康熙历史故事趣事
- 平陵是谁的墓?被发掘的历史名人的墓
-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是真的历史吗?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 带经典小故事的三分钟演讲稿?励志故事演讲稿三分钟名人故事
- 姓毕的名人?历史上姓毕的有名人物
- 孟姜女是不是民间故事-?孟姜女是历史故事吗
- 崖山海战的历史意义?崖山海战失利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