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获奖对中医药研究的启示

青蒿素的屠呦呦研究员获得的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不是中国人获得的第一个诺贝尔奖,但其影响可能非常深远 。
一周以来,中国民间的热烈讨论已经远远超出了庆祝胜利的范畴,从官方到民间对这一奖项的反应和意义的解读势必成为科学社会学的重要案例 。就中医而言,我们得到了以下启示:
首先,独特的经验是中医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
Ge《肘后备急方》中的一个简短记录,对青蒿素的发现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只有几十个字,却传达了一个需要反复实践的结论 。这些看似与一般概念和辨证论治没有直接关系的经验表达式,也是真正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看似与系统化、理论化的诊疗经验相差甚远,但也不容忽视 。
当然,要发现这些经验的价值,需要有屠呦呦研究员敏锐而独到的眼光 。有了这样的基础,基于特定认识方式的中国特色中医实践的系统成果,必将得到更加普遍的尊重和认可 。对了,比起先验的观念,更注重实践经验才是最接地气的选择 。
其次,从具体的科学问题入手,可以确定合理的目标取向 。
一个明确的、严重的、难治的疾病,一个明确的寻求有效治疗药物的主攻方向,一个巨大的可开发的研究资源,是青蒿素研究成功的坚实基础 。
中医体系如此庞大,只能从具体问题入手,以求进步甚至突破 。先进的思想必须能够引出好的科学问题 。要服务于临床疗效的提高,就要从有真实疗效的具体课题入手 。
【屠呦呦获奖对中医药研究的启示】第三,有好的问题才有好的方法 。
由于生命现象的复杂性,对中医独特的认识方式,以及长期以来中医研究中的一些困惑,业内人士对中医研究方法的创新有着不同寻常的期待,以至于由于方法的新颖性,忽视了对青蒿素、活血化瘀、 而以通利攻治急腹症,甚至在强调复杂性研究的同时,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所谓的归约分析和线性分析方法,不断地强调一些不存在的体系的构建 。
如果一个人没有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就意味着思维的钝化 。遇到问题深入细致地思考,善于把握,穷追不舍,是重要的研究方法 。事实上,好的研究方法与好的研究课题密切相关,只有提出真实的、有意义的具体问题,才能带来方法论的创新 。
总之,文化只能是背景,思想只能是导向 。有真正的问题才能找到好的方法,有好的方法才能期待大的成果 。青蒿素发现的方法论意义并不独特,但它关系重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