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真的是被胡惟庸毒死的吗?明朝胡惟庸和刘伯温谁先死的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刘伯温的故事 。
史料记载,刘伯温是胡惟庸毒死的 。
史料上是这样说的,刘伯温生了重病,朱元璋让作为宰相的胡惟庸派御医去看刘伯温 。御医看了刘伯温,给刘伯温吃了药以后,刘伯温就感觉他的心中有一块石头,沉甸甸的,怎么也下不去 。
刘伯温心里很怀疑,觉得是胡惟庸派的御医,在药里动了手脚 。于是他把这件事给朱元璋讲了 。当然了,他不可能讲胡惟庸派的人害他,他只能说,他吃了那个药以后,病情加重了,心里面就像压着一块石头 。
刘伯温作为几乎和诸葛亮快要齐名的谋士,一度名扬千古,甚至后世传说之中,有关刘伯温的事迹也越来越神,甚至说他能够未卜先知,趋吉避凶,而且甚至还有刘伯温的烧饼歌传下来,成为他预言天下大势的代表作品,当然如果刘伯温真的如此神奇的话,他们他就应该知道跟随朱元璋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 。
不过,朱元璋的反应很冷淡,就像听不懂他的话一样,这让刘伯温非常失望 。
刘伯温回来以后,知道自己活不久了 。于是就给两个儿子做了一番交代 。他先把一本天书交给大儿子,让大儿子立刻交给朱元璋,看都不准看 。这个举措,主要是保子孙后代不遭受朱元璋的打击 。接着,他又告诉了自己的小儿子一些治国的良策,他让小儿子把这些治国良策献给朱元璋 。目的是让小儿子将来能够在仕途上有所作为 。不过,他又给小儿子说了一句话,他说胡惟庸现在还在宰相的位置上,把这些治国良策献出去,也是没有用的,只有等到胡惟庸将来倒霉了,下台了,你再把这些话告诉朱元璋 。
从这里可以看出,刘伯温一直认为是胡惟庸在药里做了手脚,所以他的病情才会加重,最后以至于不治而亡 。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在登基以后,曾经有过屠戮功臣的行为,除了个别几个,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加起来株连的功臣多达上完人,为了给自己后世子孙留下一个太平天下,朱元璋不惜千夫所指,虽然刘伯温并不是在此案件之中被株连的那个人,但是却也和他有关系 。
当然了,他对朱元璋本人其实还是有怀疑的 。因为他在给朱元璋汇报了这件事以后,朱元璋的表现很冷淡 。朱元璋表现很冷淡,有两个意思,一是朱元璋很宠幸胡惟庸,认为胡惟庸不可能害人 。二是胡惟庸在药里做手脚,说不定还是朱元璋暗示的 。不过,就算刘伯温怀疑朱元璋,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因为朱元璋是皇帝,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他只能等着倒霉 。
文章插图
那么,胡惟庸有没有可能害死刘伯温呢?
我认为这件事情是有怀疑的 。
胡惟庸当初在当宰相的时候,确实是有些霸道 。一方面他很多事情都自己做主,不告诉朱元璋 。另一方面,他在朝廷中也有一些排斥异己,想自己独占朝廷 。因此对同为宰相的汪广洋、杨宪等很多大臣都多有打击 。所以他打击刘伯温,也是说得过去的 。
问题是,他为什么要打击刘伯温呢?
胡惟庸打击某个朝臣,无非是这个朝臣和他之间有权力之间的争夺 。权力就像一块蛋糕,如果某个大臣分得多一点,他就只能分得少一点 。但问题是刘伯温并没有和他分权力呀!
其实在朝廷之中,一开始就形成了两大派,朱元璋手下之中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派,和以刘伯温为首的浙江派,双方你争我夺,只不过在最后的角逐之中,他们没有赢家,因为他们的一举一动始终都在皇帝朱元璋的把握之中 。
历史上所记载的,刘伯温只是和李善长有矛盾 。当时朱元璋让两个人一起来制定国家的法律,刘伯温和李善长的观点有很大的出入,因此李善长对刘伯温很不满 。不过,历史上并没有刘伯温和胡惟庸有矛盾的记载 。
而且刘伯温当时害怕朱元璋杀功臣,杀到了他自己的头上,所以很早就提前辞官归隐了,更没有和胡惟庸有什么矛盾冲突 。胡惟庸何以要动手脚杀刘伯温呢?
我认为,胡惟庸和刘伯温虽然没有矛盾冲突 。但是有一件事情应该是引起了胡惟庸不满的 。这件事情,就是朱元璋连续两次征询刘伯温的意见 。问刘伯温,什么样的人才是恰当的宰相人选?当时朱元璋提到了胡惟庸 。朱元璋认为,胡惟庸是一个恰当的宰相人选 。但是刘伯温否定了朱元璋的看法,他认为胡惟庸并不恰当,如果把国家比喻成一辆车的话,胡惟庸这个驾车的车夫,肯定会把这辆车拖翻 。
推荐阅读
- 刘表刘璋刘备的关系?刘备为什么要投奔刘表_1
- 刘伯温与刘邦是什么关系吗-?刘邦的相国是谁
- 刘邦项羽谁更残暴?楚霸王项羽有多残暴
- 光武帝刘秀陵墓被打开过吗?光武帝刘秀的后人现在在哪住
- |王者之战决赛画面冷清, 首日鱼情更冷, 刘松松没上场, 英大钓重领先
- 孙尚香嫁给刘备后来怎么样了?刘备如何娶到孙尚香
- 历史上庞统之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庞统之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跟刘备脱不了干系
- 吕布帮助之后为什么攻打刘备?吕布是刘备害死的
- 刘邦被困白登山是谁帮他逃出来的?刘邦白登之围真相_2
- 刘诗诗|41岁柳岩转型成功,形象气质大变,性感与清纯就一个“瘦”字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