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呼吁双11促销少一些套路-双11套路还没平时便宜( 二 )


 

央视呼吁双11促销少一些套路-双11套路还没平时便宜

文章插图
 
为尽量规避上述问题,中消协提示宽大花费者:
 
(一)坚定理性花费心态,切记量需而入 。
 
建议花费者量需而入,千万不要为自己并不须要的物品再糟蹋精神和金钱了 。
 
(二)尽量选择资质齐全、信用较高的商家进行交易 。
 
千万不能贪图价钱廉价就登录生疏网站或者点击不明链接进行交易,更不要随便添加生疏人的微信、QQ等进行私下交易,以免吃亏受骗 。
 
(三)提前做足“功课”,不被各种“假优惠”陷阱误导 。
 
不轻信商家作出的“特价”“清仓价”“全网最低价”等宣扬,购置商品前,要货比三家,先懂得商品的大概市场价钱,再对商家促销运动是否有实际优惠进行评估,小心“明降实涨”等价钱陷阱,避免受不实促销诱惑而激动花费 。
 
(四)郑重预付定金,防备花费陷阱 。
 
花费者选择预付定金方法来享受商品优惠的,必定要提前细心浏览规矩,衡量利弊,确认值得购置后再下单支付 。定金支付后,要及时关注商品进展,在商定的期限内支付尾款,避免因违约而遭遇经济上的丧失 。在支付尾款时还要留心支付的金额是否与当时许诺的优惠一致,商家是否存在虚伪宣扬等 。
 
(五)认真行使“先验后签”权力,确认无误再签收 。
 
收到商品时,花费者应该行使“先验后签”权力,细心验货 。尤其是一些贵重物品和易碎品,必定要确认货品完好无损并符合双方的商定后再签收 。遇到快递商品损毁或者与商定严重不符的,花费者有权拒签 。
 
(六)看重个人信息掩护,不轻易向商家授权 。
 
花费者要看重对自身个人信息的掩护,非确有必要的,尽量不向商家供给或者授权,以免被商家过度收集或是用来推送广告信息 。同时,快递包装上也常常含有花费者的姓名、电话和地址等个人信息,花费者应在丢弃快递包装前,先将个人信息撕毁或涂抹,防止泄漏 。
 
(七)注意留存购物证据,依法保护权益有保障 。
 
花费者要注意索取并保留购物凭证以及相应的商家许诺,通过网络购物的,还应将订单信息、购物聊天记载等留存,作为维权证据 。产生花费纠纷时,可先与商家以及平台进行沟通,如接洽不上或者无法达成一致的,可向12315或者消协组织进行投诉,也可以通过向仲裁机构提请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方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
 
此外,中消协也呼吁经营者要少一份“套路”,多一份“真挚” 。
 
双11套路还没平时廉价
 
双十一即将邻近,淘宝、天猫、京东、苏宁、唯品会、拼多多、等电商通过不同渠道平台都在宣扬,造势,可谓是厉兵秣马,预备“开战” 。
 
那么双十一网络购物真的比平时廉价吗?不必定,因为网络出售没有店铺成本,只要一台电脑或者手机就行,可以在乡下租个库房就行 。比如:在县城租个门面一年房租得三四万,在乡下租个带院子的房子一年也就三四千块钱,这就是差异 。
 
网络出售原来就是薄利多销,靠走量赚钱,那么双十一真的还能再廉价吗?依据价位多少也就是比平时再廉价几毛到三几块钱,在多不可能,赔钱生意没人做,有的商家资源网可能卖的比平时还贵点,(去年双十一在某宝上卖了双鞋子,双十一前看的价钱为203元,当天看的价钱为180元,感到真的降价了,直接下单买了,等了大概一周,无意间又进了那家店铺里,一看那鞋子标价175元,我问商家为什么双十一卖的比平时还贵,商家的回复为“断码”,我看了一下他平台那个型号的鞋子库存还有20000双) 。
 
那么商家的套路都有那些,很多都是在十月底之前把商品价钱提上去,(比如:平时卖100元,双十一前价钱提到130元到140元)到双十一的时候用打折软件依据比例统一打折,可能打折到99元,也有可能一百零几元不等 。因为资源网很多顾客都是双十一前想买什么了提前看看价位,珍藏起来,到当天在看一下价钱,确认有优惠,或者比例适合才会买 。
 
如果你仔细的话你会发明,平时常买的日用品在双十一可能只优惠几毛钱,那些服装什么之类的,平时不常买的,都是优惠几十以上 。这就是商家的套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