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港影:以千面影帝,窥戏路宽窄的定义,兼及角色的“不可替代”

影帝|港影:以千面影帝,窥戏路宽窄的定义,兼及角色的“不可替代”

文章图片

影帝|港影:以千面影帝,窥戏路宽窄的定义,兼及角色的“不可替代”

文章图片

影帝|港影:以千面影帝,窥戏路宽窄的定义,兼及角色的“不可替代”


在文字中证道 。 ——唐泪
演员戏路的宽窄 。

并不是用作品和角色的数量来定义的 。
而在于各型角色刻画的惟妙惟肖 。
这才能称得上“广” 。
另外一个问题 。
就是表演的“不可替代性” 。
因为表演并不简单停留在“自然度”和“像”的层面 。
演员让你相信他就是那个人物 。
而又因其表演的创造性 , 令角色完全属于他一个人 。
这才是“不可替代” 。

比如有些演员 。
演了一百部电影 , 有一百个角色 。
这些角色里面 , 有很多身份的重复 , 这其实并不是问题 。
但如果从表情、肢体语言甚至情绪和性格方面都在不断重复 , 且没有更深层、让其他演员不可逾越的表演创造 , 那么他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合格甚至优秀的类型片演员 , 却不能称戏路宽广 。
而另外一些演员 。
可能未必以数量著称 , 但即便同类型角色 , 也有迥然相异的人物气质、气场和性格 , 以及衍生的表情、肢体语言、情感和情绪的创造性演绎 , 以至于其他人无法取代 , 这样的表现 , 就不止是戏路宽广 , 更兼有不可替代性 。
所以戏路和表演的真正奥秘在于“创造力” , 也非常考验一个演员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
因为“持续创新”的难度 , 放在任何领域 , 都非易与 , 而这也是很多演员表演固化 , 及至最终失去魅力的深层缘故 。
而表演的基础定义是情境临摹 , 对于经验丰富的演员来说 , 这其实只是基本功 。
就香港影坛来讲 , 无论是双周一成、梁家辉、梁朝伟、刘德华、郭富城乃及刘青云、吴镇宇和张家辉 , 还是数目庞大的配角戏骨演员 , 在这个问题上都绝对没有任何可供指摘的地方 , 也有无数作品可以为证 。
所以胡乱“黑踩”他人演技的行为可以休了 。
但创造力是有区别的 。

梁家辉的代表作品和经典角色不少 。
八十年代 , 从《垂帘听政》的咸丰皇帝 , 到《火龙》的溥仪、《监狱风云》的卢家耀 。
九十年代 , 从《爱在别乡的季节》的赵南生 , 到《情人》的东尼、《新龙门客栈》的周淮安、《92黑玫瑰对黑玫瑰》的吕奇、《棋王》的王一生和《黑金》的周朝先 。
零零年代 , 从《江湖告急》的任因久到《龙城岁月》的大D、《十月围城》的陈少白 。
进入一零年代 , 还有《智取威虎山》的座山雕和《寒战》的李文彬 。
大约就包括这么十四部不同类型的作品和角色 , 特点各异 。
其中包括有软弱心慈的皇帝、 无能的末代皇帝、误入监狱的书呆子 , 也有客死他乡的教书先生、爱而不得的华侨富二代、江湖侠客、荒唐笑匠、下乡知青和政客 , 以及荒诞版和嚣张版黑帮头目、爱国人士 , 还有土匪和警务处副处长 。
可能更多的影迷会提到《三狼奇案》、《新难兄难弟》、《至尊三十六计之偷天换日》、《东成西就》、《天台的月光》、《东邪西毒》及《刮痧》、《双瞳》、《长恨歌》、《我的教师生涯》及《金钱帝国》等电影 , 但如果仔细去看 , 这些角色与上述提及的作品是可以合并归类的 。
而截止目前 , 起码这十四个角色的掌控和创造力 , 已经足证戏路宽度 。
至于有没有人戏路比他更宽 , 留待另文论证 。

千面影帝的演技能力当然无须质疑 。
而在戏路广度的基础上 , 其表演的“不可替代性”究竟如何?
或可尝试分析 。
《垂帘听政》拿了影帝 , 《火龙》非常突出 , 但必须要承认与李翰祥的关系非常大 , 这一点从两部电影间隔期的几部平庸之作就能看出来 。
到《监狱风云》时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演员 , 但卢家耀、赵南生、东尼、周淮安和王一生 , 以及周朝先、任因久、大D、陈少白 , 就是不是完全不可替代?
无论是书生气、书卷气、浮夸、侠气和偏执、嚣张、幽默、信仰等等 , 这种种特质 , 他都驾驭得非常好 , 但若论无瑕融入剧情、表演圜转自如 , 这个层级的演员在香港影坛数不胜数 , 随便拈一个老戏骨都毫无问题 , 比如曾江、秦沛、郑则仕 , 也包括冯淬帆、吴耀汉、吴孟达和廖启智等人 , 皆可轻松做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