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有余力则学文,有余力则学文是论语吗-

题主好,“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 。行为余力,则以学文”出自《论语 学而》第六章句,“学而篇”主要谈为学的宗旨,我们还是先解释此章句,再来谈认识的问题 。
孝指孝敬父母,弟通悌,指兄弟友爱 。“入则孝,出则弟”属于互文,两句要放在一起理解,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年轻人在家孝敬父母,出门在外兄弟友爱 。这样的话问题就出来了,难道兄弟在家就可以不友爱了,在外面就可以不孝敬父母了吗?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年轻人无论在哪里(在家或在外),都要孝敬父母,兄弟友爱 。

孔子曰有余力则学文,有余力则学文是论语吗-

文章插图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是做人应该有的一些好的品德:为人谨慎而又恪守信用,博爱众人,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 。孔子认为能做到这些,还有余力的话,就可以用来学习文化知识了 。
孔子所说的“文学”和我们现在的文学内涵是不同的,孔子也是分科教育,有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文学就是古代文化典籍,可以差等于我们现在所说的书本知识 。
孔子曰有余力则学文,有余力则学文是论语吗-

文章插图
孔子更重视做人教育,这正是教育的根本所在,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最终是要应用于生活,如果人有了问题,根本坏了,知识所起的作用将也会是坏作用,有知识的坏人对社会的危害更大 。
【孔子曰有余力则学文,有余力则学文是论语吗-】今天重温这一章句,依然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
孔子曰有余力则学文,有余力则学文是论语吗-

文章插图
儒家,是行的学问
不是冠冕堂皇的伪君子
也不是夸夸其谈的道德家
而是从心出发的善
无欲则刚的浩然之气
生而具有的良知
放在日常的一言一行一思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故先秦儒家以行为先
后世儒家以心为先
至于典籍知识
向来是第二位的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纵使某不识一字
也要堂堂正正做个人
孔子曰有余力则学文,有余力则学文是论语吗-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