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联合舰队兵力,日本海军和空军-

【日本联合舰队兵力,日本海军和空军-】有关海军史的问题问海研会就对了 。
旧日本海军的联合舰队,最初是属于任务舰队性质,但是到了太平洋战争期间,则已经是常设舰队,出现了“功高盖主”的尾大不调现象 。其名称的由来,简单而言,如果将两支以上的舰队集中指挥,这种由多支舰队联合组成的舰队就叫做联合舰队 。
下面对日本联合舰队的性质,以及历史做个简单的阐释 。
首先解释名词,任务舰队、常设舰队
所谓的任务舰队,是指根据某种作战或者军事任务的需要,将一些军舰编组为临时执行某一任务的舰队 。这种舰队并不是海军的一个正式单位,往往是因任务而成立,随着任务结束而解散取消,例如现代人民解放军海军前往亚丁湾护航的各批编队,就属于任务舰队性质 。
与“任务舰队”相对应的,则是额设的正式舰队,即纳入海军编制体系的常设舰队单位,有固定的内部编制、架构 。例如现代人民解放军的三海舰队,都是常设单位的性质 。
而旧日本海军的联合舰队,早期就属于是前者,即临时设立的,非正式编制的任务舰队 。而到了20世纪30年代后,则变成了有正式编制的常设舰队 。
解释第二个问题,日本的联合舰队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叫联合舰队

日本联合舰队兵力,日本海军和空军-

文章插图
(1894年夏,停泊在朝鲜的日本海军舰艇 。甲午战争,是日本“联合舰队”制度的第一次实施)
日本明治维新后,尽收各藩的舰艇力量,建设明治政府海军,成为旧日本海军历史的开始 。
初期,日本海军的舰队编成经历一个琐碎的反反复复变化的过程,即海军省成立之前,先是在1870年将军舰编成小舰队,1871年又升格为中舰队(舰队如果有4艘军舰,称为小舰队,8艘的叫作中舰队,12艘的叫作大舰队),本质上这个时期日本海军的这些研究,都还只是任务舰队的临时性质 。等到海军省成立后,一度取消了舰队模式,军舰全部隶属于类似海军军区的东、西部指挥官管辖 。
此后到了1884年,日本海军公布新的舰队制度,本质上还是对任务舰队进行规范 。即日本海军根据组成舰队的军舰多少不等,分为小、中、大三种级别的舰队,并首次提出,两支以上的舰队联合行动,可以编成联合舰队,这是后来编组联合舰队的重要法理依据 。即,所谓的联合舰队,是指将两支及以上的舰队合成到一起,组成的舰队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联合,是指所辖的各舰队依然保持有各自的指挥、组织体系 。如果是把两支以上舰队合并成一支,那么就不叫联合舰队,根据日本海军制度,这样合并的舰队,属于舰队的升级,即2支小舰队合并后可以升级为中舰队,2支中舰队合并后可以升级为大舰队,诸如此类 。
1889年,日本海军正式设立常设性质的舰队机构,称为常备舰队,不仅管辖有军舰,更重要的是有常设的司令部机构编制,这是常设的舰队区别于临时任务舰队的重要特征 。不过比较有意思的是,常备舰队其实只有军舰的指挥权,而没有统辖权,事实上日本军舰的隶属关系都在各个海军镇守府(类似于海军军区),根据需要,由各个镇守府调拨一些军舰到常备舰队,未编入常备舰队的军舰则留在各个镇守府使用 。
由此,在明治时代,日本海军就出现了一个多权分立的机构,即最高军政机构为海军省,海军省的地方派出单位称为镇守府 。而海军负责作战训练的最高军令机构为军令部,负责作战训练的具体执行单位,即常设舰队机构为常备舰队 。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前夕,为了适应战时需要,日本海军将常备舰队和由各镇守府留用军舰组成的西海舰队联合,成立联合舰队,以常备舰队司令部作为联合舰队司令部,这是日本海军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实施联合舰队制度 。
第三点,日本联合舰队的历史
一、甲午战争时期的联合舰队
如前所述,联合舰队本身不是个正式的舰队单位,只是根据任务需要而变成 。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后,联合舰队即取消,原由镇守府军舰编成的西海舰队撤销,日本海军的舰队仍然恢复为常设常备舰队的模式 。
二、日俄战争时期的联合舰队
日俄战争前夕,日本海军将常备舰队一分为三,即第一、二、三舰队,为了适应战争需要,以其中的第一、二舰队联合组成联合舰队,1905年战争结束后,联合舰队模式即取消 。
三、和平时代也组成联合舰队
在甲午、日俄战争时期,联合舰队都是为了适应作战的需要而编成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日本海军颁布《舰队平时编制》,首次提出可以根据演习或者礼仪的需要,在平时也编组联合舰队 。由此,联合舰队模式的采用变得频繁起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