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行不义必自毙出于,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出处及含义-

原文为“多行不义必自毙 , 子姑待之” 。出处如下:
1、《春秋左传·隐公》 , 《隐公元年》 , 大概正文第一页 。我的是袖珍本 , 在第二页 。

多行不义必自毙出于,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出处及含义-

文章插图
2、《古文观止》第一篇 , 《郑伯克段于鄢》 , 正文第一页 。
多行不义必自毙出于,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出处及含义-

文章插图
当然 , 两篇文章事实上是一篇 , 《春秋左传》是原本、《古文观止》是选本 。
多行不义必自毙出于,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出处及含义-

文章插图
《古文观止》是保存到现在论影响力、流传度、文学度及通俗度近乎第一的古文学选本 , 第一篇便选取了这篇文章 , 可见这个片段实在精彩 。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郑伯克段于鄢》的主要内容:
这是发生在春秋时代郑国的一个故事 。
郑伯 , 郑国老大郑庄公;克 , 打败;段 , 共叔段 , 郑伯的弟弟;鄢 , 地名 , 今河南鄢陵北 。
文字简洁有力 , 乃是古籍典范 , 如今我们写作最缺的便是简洁 。
后来欧阳修的“逸马杀犬于道”与“环滁皆山也” , 当是此中高手 。
篇名的意思连起来就是郑老大在鄢陵打败了弟弟 。
多行不义必自毙出于,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出处及含义-

文章插图
然而他为什么要打弟弟呢?
难道就像网上有名的“古力娜扎张翰” , 什么仇什么怨 , 古力娜为什么要扎张翰?
好吧 , 当然是有原因的 。
共叔段的谋反有母亲武姜撑腰 。
先是 , 郑伯寤生(逆生 , 婴儿脚先出来) , 就让武姜很厌恶;在两兄弟成长的过程中 , 武姜喜爱共叔段 , 屡次请郑武公(郑国上一任老大)废立 , 而武公不许 。
庄公即位 , 先为共叔段请求以制(制 , 地名 , 今河南荥阳西北 , 又叫虎牢关)为领地 , 庄公同意了 。大夫祭仲劝谏 , 庄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 , 子姑待之 。”意思是有他倒霉的一天 , 等着吧!
共叔段又命令郑国西鄙、北鄙(西北边邑)贰于己(既听命于国君又听命于己) , 臣下又劝 , 庄公说:“不义不昵 , 厚将崩 。”意思跟上句近似 。
然后共叔段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窃国大计 , “完聚 , 缮甲兵 , 具卒乘”(固城而积粮 , 修缮刀兵 , 补充兵员) , 打算袭击国都 , 老妈武姜作为内应 , 到时候会打开城门 。
可惜共叔段实在草包 , 他大概已经在憧憬当国君后的幸福生活 , 或者混吃等死 , 或者奋发有为……然而几乎是瞬间庄公便“闻其期” , 肯定有间谍 , 大哥 , 谋国啊 , 能不能专业一点儿、认真一点儿 , 你就这么大大咧咧的 , 豪情壮志过了头好就是傻啊!
庄公立刻马上便派子封帅车二百乘去讨伐 , 接下来的戏码可以用“秋风扫落叶”形容:庄公伐京(地名 , 今河南荥阳东南) , 京地立马投降;共叔段逃到鄢地 , 庄公又打过去 , 共叔段又跑了 。
真是一败涂地 , 共叔段导演了明朝朱高煦之前最搞笑的一幕造反 。
这又使我想到《雷神》 , 抖森洛基每次的苦心孤诣都会换来感人异常的结局 , 有一次被绿巨人跟抹布似的狂甩 , 怕是惨痛之极 , 要不完全无法解释第三部中看到索尔重演他当年的被虐 , 会欢呼成那样子!
本篇不看注释的话 , 极不易读懂 , 而一旦读懂 , 则对于庄公的老谋深算、叔段的眼高于顶、武姜的幼稚偏爱、大臣的忠君爱国都会有极深的认识 。
篇末还有郑伯掘地见母的戏码 , 鉴于本篇篇幅有限 , 还是不说了 。
多行不义必自毙出于,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出处及含义-

文章插图
接受评论中一位兄弟的建议 , 下面补全“掘地见母”的事:
大郑打败二郑后(实为姬姓 , 此处称大、二郑不过是为了增加文章趣味性) , 算是彻底和老妈撕破了脸 。于是将武姜发配到远远的城颍(地名 , 今河南临颍西北)安置 , 赌咒发誓的说:“除非是咱俩死了才相见 , 不然 , 横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