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翰林院是什么意思?明代翰林院有哪些官职
【明朝的翰林院是什么意思?明代翰林院有哪些官职】对翰林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
“翰林”一词,始见于汉代 。汉代杨子云《长杨赋》中道:“聊因笔墨之成文章,故籍翰林以为主人 。”本意为文学之林,即文翰荟萃之地 。到了唐代,“翰林”正式成为官署名 。自唐以降,历朝皆设翰林院 。早期的翰林院是“为天下艺能技术见诏者之所处也”,乃网罗天下各式英才供皇帝之需,后逐渐成为参政、修史的枢要机构 。到了明代,洪武皇帝朱元璋早在公元1367年就初置翰林院,功能定位为辅政智囊团 。但是丞相的存在架空了翰林院,成为皇帝掌权的掣肘,因此朱元璋在废中书省与丞相之后提高翰林院的地位,自此翰林院在明代的功能定位为:首先,接手丞相的行政工作,分担皇帝的工作压力;其次,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供皇帝驱使,加强了皇权;再次,作为官方编史、修史机构,掌握全国舆论的话语权 。
文章插图
明朝翰林院有三大体系 。正官为学士、侍读学士、侍讲学士,统管翰林院并是皇帝的顾问;属官有五经博士、侍读等,是正官的分支,即皇帝的文学、政治等顾问;史官有修撰、编修与检讨,乃为专职史官 。明英宗以后由于内阁从翰林院中分化出来成为皇帝的专职辅政、内侍机构,翰林院便更多的倾向于治史,史官的地位就得以提高 。据《明史》载:“史官,掌修国史 。......修撰掌撰述,编修掌纂辑,检讨掌检阅 。”由此可知,检讨作为翰林院史官,负责检校官修国史,是对修撰与编修二史官治史成果的最终审核 。三史官还参与到了各级科举考试中,在乡试中充当主考官,会试中充当副考官,殿试中充当收卷官 。同时在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即经莛中充当展卷官 。史官秉持“为君者,当以先王之礼教其臣,为臣者当据先王之礼事其君”的精神,通过直谏来监督皇帝的行为,即使触犯龙怒也在所不惜,如成化年间的“翰林四谏”,皇帝在元宵节时一时兴起,想让翰林院写几首诗词助兴,史官编修章懋、检讨庄昶等翰林四官便因拒绝皇帝的要求受到杖刑且被贬官 。
文章插图
那如何才能成为史官呢?条件是必须为科举考试中最高一级即殿试中前三甲方可获得资格 。同时,殿试中的二三甲也可考取庶吉士后被授予史官 。那何为庶吉士?公元1385年正式设立,科举考试中优秀之人才能进入,进入后国家进行为期三年“以朝臣为师,以经史诗赋为课”的培训之后进入翰林院进而获取担任史官的资格 。
推荐阅读
- 运动|一天中最容易长胖的5个时间段,了解后减肥或许会事半功倍
- 教育部留学生学历?教育部承认的留学学历
- 明朝的红衣大炮为什么打不过清朝?明朝的红衣大炮
- 普瓦提埃战役中展现军事才能的统帅是谁?公元八世纪普瓦提埃战役统帅
- 无线路由器wds模式?路由器的wds功能是什么
- 朱元璋为什么让嫔妃殉葬?朱元璋殉葬是真的吗_1
- 明朝有什么?明朝是个神奇的王朝
- 谪仙人的诗人是谁?
- 怎么看别人的微信状态?
- 牛子是什么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