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采风流的文人墨客?文采风流的近义词_2
永和十一年(355年)暮春的一天,一位年过半百的名士在父母的坟前,指天发誓:绝不再涉足官场踏入仕途,如违此言就是不孝之子,为天地所不载,名教所不容……
这位发誓者不是别人,正是让后世倾慕不已的“书圣”王羲之 。
指天发誓,多是武夫鄙士所为 。王羲之文采风流,风姿俊逸,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让王羲之如此痛彻肺腑以致有损名士风范?其实,不过是因为王羲之对王蓝田(王述)的负性使气而已 。
王羲之出身山东琅琊望族,自其官至太保的六世祖王祥以来,王氏族人便一直世居高位,数百人留名青史,数十人位极人臣,可谓“累世公卿” 。到了王羲之从伯王导、王敦的时候,山东琅琊王氏甚至达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 。而王述虽然出自亦为望族“太原王氏”,可时至当日,早已辉煌不再 。在讲究门第的东晋时代,王羲之自然有一种无法掩饰的优越之感 。
文章插图
神色俊逸、性情娴雅的王羲之,在名士清谈中体玄悟道,在政治上更具远见卓识 。从王羲之与时人谢安、殷浩等人的论玄谈道、书信交往中,王羲之的才华可见一斑,他在郡治上的政治实践也为时人所称颂;而王述则性格沉静,寡言少语,“每坐客驰辨,异端竞起”,王述仍旧无动于衷、不发一言 。直到而立之年,王述才被王导举荐为不入流的“中兵属” 。由于家贫,王述还收受了不菲的贿赂,闹得满城风雨,以致王导都不得不训诫他 。世人多有恃才傲物的毛病,以王羲之的才华,怎么可能把王述放在眼里 。
王羲之可谓成名甚早 。当时任吏部尚书的周错第一次看到王羲之的时候,竟然就将用来款待贵客的牛心炙第一个割给王羲之吃,从此王羲之声名鹊起,而当时王羲之年仅十三岁 。征西将军庾亮、扬州刺史殷浩、晋安帝等对王羲之都是赞不绝口,堂伯父王敦更是喜欢得不得了,甚至认为王羲之即便和当时的大名士阮誉相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比较而言,少年丧父的王述一直闭门在家,安贫守约,鲜与外界往来,直到而立之年仍默默无闻 。由于太原王氏家族曾有疑似“痴憨症”的遗传史,于是沉默寡言的王述便被人们误认为他也得了这种“病” 。
如果拿王羲之和王述相比,论门第,王述难以望其项背;论才情 。王述更无法与之相提并论;论名望,王述只不过是无名小辈 。所以,王羲之从内心深处根本瞧不起王述 。
当听说王述因为性情急躁,竟然和鸡蛋大动肝火的时候,王羲之几乎为之喷饭,戏谑王述:即便是他的父亲、名胜一时的东海太守王安期如果有如此性情,也是一无可取,何况是王述呢?王述后来迁建威将军、会稽内史,王羲之仍然和宾客奚落王述,说王述只适合当尚书,到老了或许能升为仆射(读作“夜”),要想进一步高升就不可能了 。不屑之情溢于言表 。王羲之为何独独和王述过不去呢?那是因为后来者(王述)竟然与之“共伍”,而且大有超过自己的势头 。
当王羲之还在挖苦、奚落王述的时候,王羲之已经开始注意到了王述的变化,而且王述的变化简直是令人咋舌 。王述被举荐之后的表现令王导十分满意,以致怀疑王述的“痴憨”是别人有意的诋毁 。王述以“人非尧舜,怎么可能每件事都做到尽善尽美”指斥拍王导马屁的宾朋,令王导叹服不已,连同僚庾亮也称赞王述“清贞简贵” 。王述初人仕途收受贿赂,这时也金盆洗手,而且清洁绝伦,财务皆散之亲故,衣服宅宇一往如昔 。此后,王述之誉一路飙升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可是,令王羲之想不到的是王述的急性子居然也发生了质变,面对粗人谢奕的咒骂,王述仅以面壁应对,直至泄愤之后的谢奕扬长而去 。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其实,此时的王述早已不是当初的“吴下阿蒙”了 。
面对王述的“改头换面”,王羲之的内心是不平的,更有些不安 。尤其是当王述和自己齐名的时候,更让王羲之难以容忍 。王羲之对王述的挖苦、奚落,无疑是不安和担忧的表现 。
永和七年(351年),王羲之迁右将军并接替因丁母忧而离职的王述 。当时王述在会稽料理丧事,按常理作为地方长官的王羲之应该去吊唁致祭 。因为一向看不起王述,碍于礼制情面的王羲之硬着头皮去了一次,而且礼数不周,让王述极为不满 。每当听到王羲之的仪仗角声,王述总以为地方官亲自吊唁,于是洒扫静候 。如是反复几年,王羲之依旧没有来,王述因此非常嫉恨王羲之 。如此一举,王羲之心理自然十分痛快 。
推荐阅读
- 忠犬八公的故事观后感600字作文?忠犬八公的故事观后感200字
- 教育孩子的励志故事?关于励志故事
- 我貌比西施 那个女的?西施她妈是谁
- 朱棣晚年找到建文帝?朱建文在位多少年
- 李世民写给魏征的碑文?魏征死后唐太宗李世民_1
- 安卓手机如何打开.mm文件?
- 安卓手机如何打开.qsv文件?
- 朱棣承认建文帝吗?李隆基跟李显是什么关系
- 开阳县红色文化?开阳县烈士陵园简介
- 朱棣心真狠?朱棣儿子们最后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