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腰刀 , 顾名思义 , 就是悬于腰间的刀 , 比起电视剧中更常见的剑 , 刀更适合战场上厮杀 , 便于冲砍 。 “腰刀”一词最早见于《魏书?傅坚眼传》 , 但是这篇传记中记载的腰刀与后来明清朝流行的腰刀不一样 。 从西汉中期开始 , 军队常用的刀叫作“环首刀” 。 环首刀大概有三四厘米宽 , 长度在九十到一百二十八厘米之间 。 这种刀更接近一般人眼中“剑” , 刀身笔直 , 没有血槽 , 能悬挂在腰间 , 可以说是腰刀的起源 。 这种刀一直用到唐朝初年 , 是中国不折不扣的战刀之源 。
到了唐代 , 环首刀开始逐渐被淘汰 。 从吴道子的《地狱变相图》中 , 我们可以看出里面人物佩戴的刀和环首刀大相径庭 。 此刀刀身不再笔直 , 而是略有弯曲 , 刀柄上也加了刀镡 。 所谓刀镡就是刀的护手 , 打仗时用来保护手的 , 因此这是刀具的进步 。 这种唐刀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雁翎刀的前身 。
宋朝后期严格意义上并不是一个大一统王朝 , 而是和辽、金并存的一个政权 , 三者之间战争不断 。 为了适应战争 , 一种更先进的刀出现了 。 靖康之变发生后 , 南宋王朝虽然偏安一隅 , 但是也在思考如何才能在战争中取胜 , 于是军器监在唐刀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全新的战刀 。 这种刀的形状就和大雁的羽毛差不多 , 所以被大家称之为“雁翎刀” 。 在黑龙江出土过一把铁刀 , 全长八十七厘米 , 宽度接近四厘米 。 这把刀上的刻字说明此刀是金世宗时期制造的 , 离靖康之变过去了三十年不到 。
雁翎刀在元朝也有记载 , 张宪曾经赋诗一首 , 称雁翎刀“寒光耀冰雪” 。 一直到元朝末年 , “腰刀”一词成为悬挂在腰间的刀具的总称 。 明清时期 , 雁翎刀更是十分流行 。
据史书记载 , 嘉靖时期 , 安南发生叛乱 , 明世宗虽然沉迷炼丹 , 但也不能弃国家于不顾 。 于是他决定派毛伯温出征 。 毛伯温当时是兵部尚书 , 出征之前 , 明世宗还作了一首诗 , 其中有一句是:“大将南征豪气胆 , 腰横秋水雁翎刀” , 整首诗豪气冲天 , 充满意气风发之感 , 出于嘉靖这样的荒唐帝王之手倒是让人不敢相信 。 对了 , 有些人经常调侃的“朕与先生解战袍”也出于此诗 。
中国博物馆中也收藏了一把雁翎刀 , 刀上有“登州戚氏”的刻字 , 还是万历十年造 , 博物馆认为这就是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刀 。 虽然后来有人认为这把刀上的刻字太过草率 , 不像是一个名将的佩刀 , 像是后世伪造 。 不管如何 , 雁翎刀广泛的用于作战是毫无疑问的 , 大家可千万别以为它只是个装饰品 。
具有一定礼仪象征意义的是绣春刀 。 近几年 , 有关锦衣卫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 , 所以绣春刀作为锦衣卫的专属佩刀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 。 和雁翎刀的广泛性不同 , 绣春刀是皇帝亲卫军——锦衣卫的佩刀 , 而且不是每个锦衣卫都有 , 是皇帝赏赐的 。 锦衣卫在重大日子陪皇帝出行 , 需要穿飞鱼服 , 带绣春刀 。 从《出景入跸图》中可以看出 , 普通士兵带的就是雁翎刀 , 锦衣卫带的则是绣春刀 。
除了绣春刀 , 还有一种刀酷似雁翎刀 , 使用范围也很广 , 那就是柳叶刀 。 和雁翎刀一样 , 柳叶刀的名字也来自于它的形状 。 因其刀身与柳叶相似 , 故而取名为柳叶刀 。
明朝军队也会大量使用柳叶刀 。 柳叶刀比较轻 , 坚硬度也大打折扣 , 但是很适合骑兵使用 , 削力也有所增强 。 它虽然与雁翎刀十分相像 , 但还是有一定的区别 。 比如说 , 雁翎刀根部是挺直的 , 在刀身的三分之二处才是弯曲的 , 而柳叶刀从根部就开始弯了 。 而且柳叶刀的幅度也比雁翎刀大 , 刀尖宽度相比较而言 , 雁翎刀更窄 。
【柳叶刀|冷兵器腰刀变迁,从环首刀到雁翎刀,刀型越改越好看,实用性呢?】中国是一个历经战火的民族 。 每当一个朝代走入末世时 , 总会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 通过战争走向另一个大一统时期 。 在这过程中 , 冷兵器也在不断发展 , 追求更高的杀伤力 。 现在虽然早就脱离了冷兵器时代 , 战争也更加先进 , 但每当回忆起几千年前战场上刀剑相击 , 战马嘶鸣的声音时 , 我们都会有一种沧桑感 , 这大概就是历史的魅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