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晚年为何说后悔擒鳌拜?历史上真实的康熙擒鳌拜
昨天重翻鹿鼎记,看到韦小宝擒拿鳌拜一段,心中存有的一个老大疑问突然清晰了 。这个疑问就是鳌拜这样的权臣怎么这么容易就被一个10岁多的小孩子摆平了?怀疑来源于三个原因:
1、历史的记载还是小说的演义,都把它归结为康熙的圣明 。但我一直觉得,如果鳌拜真像文字记述的那么有势力,康熙很难在那么短的时间里把他连根铲除 。
2、因为清朝延续的时间很长,统治者有足够的时间来篡改历史,康熙被尊为圣祖,是清朝非常重要的一位皇帝,他自己和后代都会有粉饰这件事的冲动 。而把鳌拜的权力和跋扈描述得越厉害,对康熙就越有利 。
3、擒拿鳌拜的方式近乎于儿戏,记载是说康熙觉得侍卫们不可靠,所以选了一批年少有力的少年迷惑鳌拜,一举成擒 。但如果侍卫是鳌拜的人,鳌拜只要大呼一声,侍卫们立刻就会闯进来救主子 。不可能擒拿鳌拜这样的猛将没有一点动静 。
文章插图
所以我的分析是:鳌拜之所以会被这么容易地被铲除,原因有三点:1,鳌拜的势力其实并不大,完全不能控制皇宫内部,也不能控制全部满清的兵力 。当时的情况是,皇帝确实年幼,但是两宫皇太后都在,太皇太后孝庄是个很有政治经验的女性,不可能让鳌拜坐大 。满清当年打天下的皇族都还在,手中都掌握兵力,鳌拜绝对掌握的可能只有镶黄旗;2、鳌拜根本没有造反的心 。当年多尔衮势大的时候曾跟豪格争帝位,正是由于鳌拜等人的坚持和斡旋,才能让皇太极的小儿子顺治继位,当时以多尔衮的势力,鳌拜这种手握重兵的将领如果投靠过去,能得到的好处肯定是大大的,但鳌拜还是冒风险支持顺治,可以说忠心耿耿 。这也是后来他被封为顾命大臣的重要原因 。有这样的大功又没有造反的心,鳌拜这样的粗人恐怕做梦也没想到皇帝要铲除他,因此也就没什么警惕心;3、设计擒拿他恐怕是更高明更有经验的政治家做的,最有可能是孝庄后 。鳌拜这样的人,这么大的功劳,可能难免会很骄傲,在跟苏克萨哈正白旗换地一事中做的又太嚣张,难免引起皇族的警惕 。无法想象皇宫内的人在擒拿他时,在宫外没有布置(如果没有外应,会引起怎样的连锁反应是很难预料的,很可能会玉石俱焚) 。所以我相信皇族实际上当时已经完全控制了局势,只是把最后擒拿的工作交给康熙,以让小皇帝立威 。
文章插图
【康熙晚年为何说后悔擒鳌拜?历史上真实的康熙擒鳌拜】从宋朝以后,汉人的皇帝专制制度已经发展得很完善,在宋以前那种权臣篡位的事,在宋、明、清三朝发生的少之又少,甚至皇族内部篡位的事都很难发生 。(元朝因为不用汉人的制度,所以倒常出现) 。篡位的事在三朝近800年的时间里只发生过三起,计为:明成祖篡建文帝、明英宗篡明代宗、袁世凯逼清朝皇帝退位 。权臣篡位只发生一起,就是袁世凯做的 。这三起篡位与传统上的权臣篡位又非常不同:明成祖篡建文帝,是4年刀兵相见,建文帝这小子屡发昏招双手捧给他叔叔的;明英宗篡明代宗是英宗先做的皇帝,代宗没有儿子又病得要死了,英宗其实连篡的必要都没有;袁世凯逼宫,是因为当时革命的烽火已经在全国点燃,并不是袁的势力足够大导致的 。所以从制度上说,鳌拜篡位也是不可能成功的,面对皇家的清算大棒,看似勇猛的鳌拜其实也完全没有抵抗能力啊!
再说点题外话,康熙是个不错的皇帝,但做事还是很躁切的,三藩之乱,要不是他运气好,吴三桂死的早,结果很难预料 。而逼反吴三桂的,正是康熙的躁切 。况且康熙继位之时是满清国力达到鼎盛之时,他有幸做了富二代而已 。所以若论英明和功绩,我认为他在清朝也只能排在第4位,在努尔哈赤、皇太极和多尔衮之后,更不能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皇帝了 。
推荐阅读
- 曹操为什么攻打东吴?曹操攻打东吴的理由
- 康熙王朝康熙怒斥群臣?康熙把皇位传给了谁
- 曹操为何不称帝呢-?曹操为什么不称帝,而曹丕称帝
- 康熙儿子们的母亲都是谁?康熙的父母亲是谁
- 曹参为何被萧何推荐做相国?曹参的后代为什么当太监
- 春兰诗句有哪些?春天兰花的诗句大全
- 王朗句句精辟在理,为何最后还会输 诸葛亮王朗
- 曹参为齐丞相?曹参为何被萧何推荐做相国
- 康熙皇后?康熙的妃嫔
- 特岗教师|老领导临退休前,群里边说几句告别的话,为何没有第三个人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