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名词用作动词举例?文言文名词动用的词有哪些

【文言名词用作动词举例?文言文名词动用的词有哪些】根据不同的意义和语法特点,词可分为实词和虚词 。有些词有比较实在的意义,能够单独用来回答问题,叫实词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 。名词的主要用途是作句子的主语、宾语和定语 。例如“永州之野产异蛇”(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野、蛇”都是名词,“野(郊外)”是主语,“永州”是“野”的定语,“蛇”是“产”的宾语 。这是名词的常用法 。在一定的上下文里,名词还可以活用为动词(作谓语)、活用为副词(作状语),这是名词的非常用法 。
名词用作动词
1把名词放在宾语的前边充当动词,表示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事物,这个名词就用作动词(使动) 。如:
①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史记·毛遂自荐》
——周文王凭着方圆百里的一块土地就使诸侯(向他)称臣 。“臣”本来是名词,把“臣”放在动词的位置上,而且给它带上宾语“诸侯”,“臣”用作动词 。“臣诸侯”是使宾语“诸侯”成为“臣”、是主语使“诸侯”向他“称臣”的意思 。“臣”用作动词(称臣),但这个动作的施行者不是主语“文王”,而是“文王”使宾语“诸侯”施行这个动作 。
②然得而腊(xi)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瘘、疠 。(柳宗元:《捕蛇者说》)
——可是捉到这种蛇,杀了,使它变为肉干儿,制成药饵,可以治好大风、瘘、疠等恶病 。“腊(肉干儿)”本来是名词,“腊之”是动宾结构“腊”用作使动词 。“腊之”的意思是,使“之(蛇)”成为“腊(肉干儿”这种东西
③明君不官无功之臣 。(曹操:《论吏士行能令》)
——贤明的君主不让没有功劳的臣子做官 。“官”本来也是名词,这里给它带上宾语“臣”(“无功”是“臣”的定语),“官”用作使动词 。“不官无功之臣”是“不使(让)无功之臣做官”的意思 。
2.把名词放在宾语的前边充当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就是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事物,这个名词也用作动词(意动) 。如:
④粪土当年万户侯 。
——把当年的万户侯看作粪土 。“粪土”本来是名词,把“粪土”放在动词的位置上,给它带上宾语“万户侯”(“当年”是“万户侯”的定语),“粪土”用作意动词 。和名词的使动用法不同:“粪土当年万户侯”,不是“使万户侯成为粪土”,而是“以(认为)万户侯是粪土”,表示思想上(主观上)认为“万户侯”是“粪土” 。
⑤孟尝君客我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孟尝君把我当作客人 。“客”本来也是名词,把“客”放在动词的位置上,给它帶上宾语“我”,表示主语主观上认为“我”是真正的“客” 。“客我”不是“使我为客”(“我”早就是孟尝君的一个门客了),而是“以(认为)我为(是)客” 。
⑥私土子人者,百不有一 。(柳宗元:《封建论》)
——真把他管辖的地方当作自己的土地而尽心治理,把自己统治下的人民当作子女而加以爱护,这样的诸侯一百个里也没有一个 。“子”本来也是名词,把“子”放在宾语“人”前,表示“以(认为)人为(是)子” 。
3.用一个名词表示和这个名词有关的动作或变化,既不是使动、也不是意动 。这是名词用如一般动词 。如:
⑦以叔隗妻赵衰,生盾 。(《左传·晋公子重耳出亡》)
——把叔隗嫁给赵衰,生子叫盾 。“妻”本来是名词,这里用作动词 。但“妻赵衰”,既不是“使赵衰成为妻”(使动),也不是“认为赵衰是妻”(意动) 。“妻”用作一般动词,当“给……做妻子”讲 。
⑧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史记》)
——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 。“王”当“称王”讲 。
⑨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唐代和尚慧褒原来就住在它(华山)的脚下 。“舍”当“居住”讲 。
普通名词可以用作动词,方位名词也可以活用为动词 。如:
⑩江水又东 。(《水经注·江水》)
——长江又向东流去 。“东”本是方位名词,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向东流” 。
先生且喜且愕,舍狼而前 。(马中锡:《中山狼传》)
——东郭先生又喜又惊,撇开狼迎上前去 。“前”本来也是方位名词,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向前去” 。

文言名词用作动词举例?文言文名词动用的词有哪些

文章插图
辨别名词用作动词,一是从全句的意思着眼,二是注意句子的结构 。名词用作动词一般具有结构上的特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