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失去亲人悲伤的诗?描写失去亲人,心情悲痛的诗句

1.“失去亲人伤心”的古诗有什么
1.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纳兰容若
赏析:化用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非赠道士李荣》诗中成句:“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 。纳兰容若是渴望拥有这样的爱情的,愿得一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是却求之不得 。骆宾王的诗句表达出来的情感让人羡慕,而纳兰容若却反用其意,感情瞬间变为哀怨,令人不胜唏嘘 。
2. 《江城子》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
赏析: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 。“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呢,不也同样吗?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 。“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怀呵!王弗逝世转瞬十年了,想当初年方十六的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东坡,少年夫妻情深意重自不必说,更难得她蕙质兰心,明事理 。这十年间,东坡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颇受压制,心境悲愤;到密州后,又逢凶年,忙于处理政务,生活困苦到食杞菊以维持的地步,而且继室王润之(或许正是出于对爱妻王弗的深切思念,东坡续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据说此女颇有其堂姐风韵)及儿子均在身旁,哪能年年月月,朝朝暮暮都把逝世的妻子老挂在心间呢?不是经常想念,但绝不是已经忘却 。这种深深地埋在心底的感情,是难以消除的 。因为作者时至中年,那种共担忧患的夫妻感情,久而弥笃,是一时一刻都不能消除的 。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 。十年忌辰,触动人心的日子里,他又怎能“不思量”那聪慧明理的贤内助呢 。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难以遏止 。于是乎有梦,是真实而又自然的 。
3. 《离思五首》之四,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赏析:“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 。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 。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 。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 。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 。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 。“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
4. 悲婵娟欲断魂,难断魂,镜若水月不染尘,风乱琴心焚 。怕伤神,偏伤神,流云不解旧事痕,故人是路人 。
5. 杂章瑶琴对月鸣兮,玉竹映镜无尘 。凄戚多难言兮,枯坐兀自伤神 。若能得其人兮,焚心绝情断魂 。飘零似旧梦兮,故人变作路人 。
2.来几句关于失去亲人的悲伤句子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 。
盈盈 。一片伤心画不成 。
别语忒分明 。午夜鹣鹣梦早醒 。
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 。泣尽风檐夜雨铃 。
亲人已仙游,未呈儿孙福 。游魂于千里,如何度思量 。
悼亡诗 沈约 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 。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 。
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 。帘屏既毁撤,帷席更施张 。
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 。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
亲人仙游去,儿孙福未触 。游魂千里处,思量千百度 。
亲人已仙游,未聚儿孙楼 。游魂千里奏,如何思量愁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
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