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标|陈光标为何如今没声了?窦文涛曾说:被搞后没人敢捐钱做慈善了

陈光标|陈光标为何如今没声了?窦文涛曾说:被搞后没人敢捐钱做慈善了

文章图片

陈光标|陈光标为何如今没声了?窦文涛曾说:被搞后没人敢捐钱做慈善了

文章图片

陈光标|陈光标为何如今没声了?窦文涛曾说:被搞后没人敢捐钱做慈善了

在宋朝著名诗人苏轼所著的《拟进士对御试策》中 , 他写了这样一句话:“凡人为善 , 不自誉而人誉之 , 为恶 , 不自毁而人毁之 。 ” 做慈善 , 是一个人心怀他人 , 以自身力量帮助他人的表现 。 在这个向来提倡“一方有难 , 八方支援”的国家 , 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一旦爆发 , 来自全国各地的善款 , 就是人们用自己微薄力量做慈善的方式 。

很多时候 , 慈善行为都只是一个公民个人的选择 , 而不是每个人都必须要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 事实上 , 我国的慈善业却显得十分混乱 , 甚至一度陷入舆论的漩涡 。 慈善是一种美好 , 是让世界变更好的方式 。 很多人做慈善是非常低调的 , 大家都向往“做好事不留名”的理想境界 。
有些人觉得 , 如果做慈善只为了成名 , 那么 , 这种单纯的奉献就会变作欲望的枷锁 , 在利益的调和之下 , 这种慈善将会改变其原有的初衷 。 陈光标 , 昔日中国首席慈善家 , 曾因开展自己的慈善事业而闻名全国 , 一度建成了一堵“钱币墙” , 只为将钱挽救还处于水深火热生活中的同胞 。 可他却销声匿迹 , 再也不见高调的“标哥” 。

除了夸赞 , 社会交付给他的 , 还有许多外界的质疑声 。 而窦文涛对慈善的评论 , 也引发了许多人们对中国慈善事业的思索 , 他说:“陈光标被搞后 , 就没人敢捐钱做慈善了” 。 唐朝诗人白居易也写过一首《新制布裘》:“安得万里裘 , 盖裹周四垠;皆如我 , 天下无穷人 。 ”
1968年 , 在江苏泗洪县的西南岗地区 , 陈光标出生 。 彼时还没有进行改革开放 , 社会经济相对落后 , 他的父母也是农村出身 , 只能通过种地勉强糊口 , 来养育和培养家中的5个孩子 。 由于家庭极度贫困 , 家里吃不上饭 , 在陈光标四岁那年 , 他的哥哥和姐姐因为没有东西吃 , 而活活饿死了 。

这段经历 , 给童年的陈光标带来了对饥饿的恐惧记忆 。 陈光标在心底暗暗发誓 , 一定要脱贫致富 , 靠自己改变命运 。 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 , 在他10岁时 , 就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 探索创业致富 。 利用中午午休的时间 , 陈光标总会提着两只小木桶 , 从井中取水打水 , 再用小扁担挑到一公里外的集镇上叫卖 , 一天大约可以赚到二、三毛钱 。
积少成多 , 开学的时候要交书本费1.8元 , 他拿出了自己的书费 。 不仅如此 , 他听说邻居家的孩子还没有钱交书本费 , 就帮他把书本费交了 。 随着生意逐步发展 , 陈光标一路打拼 , 17岁时 , 他已经成为了家乡远近闻名的少年万元户 , 并考入了南京中医学院 。

为了进一步宣扬自己的善举 , 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 , 不同于许多富豪的低调行事 , 陈光标做慈善最鲜明的特征 , 就是“高调”二字 。 每次做慈善的时候 , 他总会通过媒体大肆宣传自己和自己的善举 , 以达到扩大知名度的目的 。 渐渐地 , 随着名气的上升 , 他的慈善事业也蒸蒸日上 。
二零零八年汶川大地震 , 陈光标带领一支专业救灾团队 , 抵达灾害现场 , 同时也捐赠了上亿元的善款 。 随着全国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 , 他的名声响彻全国 , 随之而来的 , 却是越来越多质疑的声音 。 这种长期的“高调慈善“ , 很快引起了公众的不满 。 一时间 , 他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

一开始声称无所谓的陈光标 , 在人们用尽一切方式去谩骂他、诋毁他的情况下 , 许多媒体也将他恶化成一个为钱无所不用其极的虚伪慈善家 。 自此 , 他选择最终退出台前 , 潜心低调的做慈善事业 , 回到老家 , 销声匿迹 。 一如窦文涛所言 , 在陈光标被搞后 , 就没人敢捐钱做慈善了 。
【陈光标|陈光标为何如今没声了?窦文涛曾说:被搞后没人敢捐钱做慈善了】其实我国的慈善事业也有所复苏 , 像韩红这样的公众人物也挑起大梁 , 专心慈善事业 。 与此同时 , 越来越多的公众人物在做慈善时 , 总是表现得更为谨慎 , 不得已高调时 , 也会放出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民的一笔笔力量 , 将真实的证据曝光 。 严以律己 , 宽以待人 , 真正做过慈善的人 , 也必将被善良对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