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需要和缺失需要?成长中的问题

成长过程中的15项严重缺失 (文/李中莹)
一、建立自我意识的缺失
1)、“自我意识”是心中有“我”的概念,在小时候,我们往往被引导跟其他的孩子比较,就产生了“我”不如别人的信念,因此,我也不想要这个“我” 。
2)、我们也会被引导“要乖、要听话”,如此我们就忽略了自我思考的必须 。(就形成了如黄维仁博士说的:“只要我乖,我听话,别人就会爱我”的单线获得爱的思维模式 。其实不一定 。殊不知,凡事必有至少三种解决方法 。)这一点括号内的是我个人加上去的自我感悟 。不敢玷污了李中莹老师的巨作 。呵呵!
3)、很多家长喜欢用否定、批评、指责 。甚至犯罪感、羞愧感来引导孩子 。如此,成长过程中我们有不想要里面这个“我”的动力 。
4)、没有这个“我”,我们就无从照顾,“我”也没有改变提升“我”的意识与动力 。
5)、也因此我们就不能爱自己,也不能对自己负责任 。
二、说话达意的缺失
1)、说话达意就是有效表达内心的思想意念、情绪感受和行为意欲 。
2)、很多家长习惯用指令训导、批判、以致责骂的方式跟孩子沟通,这些方式让孩子不愿意说话 。
3)、今天的孩子,更是往往在每天的生活里,接受屏幕不接受人更多:电视、ipad、、电脑,因此没有足够的机会发展出说话达意的能力 。
4)、这样的人,当事情顺利便不容易产生情绪,而他的内心时常会更纠结,同时更难表达,造成“性格内向”的情况 。
5)、这种性格内向的人,容易有以下的问题出现:人际关系弱、自闭、宅男、忧郁、人格障碍 。
三、与感觉一起的缺失
1)、应付生活里的一般事物,我们需要用上意识与潜意识的力量 。意识是我们可以觉察到的部分,潜意识的力量比意识大得多,但却不是我们能够轻易觉察到的 。
2)意识的力量就表现在我们的理性思维,目的是让我们更有效,会处理生活里的每一件事,已及当下所处的情况里,与其它人事物的关系 。
4)、理性思维固然重要,可是,生活的意义更在于感受 。没有跟感觉在一起的人,只凭道理做事,往往花了两倍的力气,而效果还没有一半 。

成长需要和缺失需要?成长中的问题

文章插图
【成长需要和缺失需要?成长中的问题】5)、我们成长的过程很早的时候就被引导跟感觉分离,而只活在理性思维的环境里 。这样的人遇到一点点事情就纠结难受,却说不清楚也解不开 。所以会活得很累 。
四、理性感性并重的缺失
1)、“理性感性”并重,也就是一般人说的身心合一 。理性照顾“我”这个人(身体),感性去照顾“我”这个心 。
2)感性也就是负责情绪感受的部分 。每一份情绪都有它的意义,明白这份意义,我们能更有效引导自己做出改变,让自己有更好的未来 。
3)、当理性与感性没有联手的时候,便是内心有矛盾与冲突的时候:“我”应该去做,可是“我”就没有那份感觉推动自己去做 。
五、多线思维的缺失
1)、多线思维,就是一般人说的“从多个角度看事情” 。
2)在成长的过程中,家里让孩子听话,学校里给孩子标准,这些让孩子发展出单线思维 。
3)单线思维就是凡事只有一招,这样的人很容易陷入困境 。两招也是困境(停下来不做就是第二招),这就是我们说的左右两难,进退维谷的情况 。要突破就必须有三个或以上的选择 。
4)有多个选择就代表是有多份能力,越多越好,这就是解决困难的能力 。
5)多线思维能够激发潜能,提升创造力 。
六、从别人的角度看自己的缺失
1)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人,就是欠缺了“从别人的角度看自己”的能力 。
2)“从别人的角度看自己”的能力,是我们人类独有的条件 。这就是意识思维的作用:我在看,同时我知道我在看 。
3)自从人类发展出这份能力,人类的发展就快速提升了,以致今天是世界的主人 。缺乏“从别人角度看自己”的人,可以说是把人回复到动物的思维水平 。
4)“从别人角度看自己”的先决条件是建立自我意识(第一项缺失) 。有“我”(的我)的意识才注意到别人,然后才能从别人角度看自己 。
七、解决困难的能力的缺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