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魏征的诗句?形容魏晋的诗句( 四 )


诸葛亮武仗原病死,魏延决议谋反,可惜他识人不真,死于马岱之手,人们在这里常常是惊叹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但是我却为魏延的失败而叹息 。
其实,魏延悲剧的一生,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一个人造成的,这个人就是大家的敬若神明的诸葛亮 。诸葛亮与魏延的关系,可以用惟妙惟肖四字来形容 。诸葛亮从第一次见面,就给魏延定位为“脑有反骨”,可谓是给了魏延一个下马威,但是,他未曾想到的是,魏延会活得比他都长,并且他竟然成为蜀国后期的主要将领,造成诸葛亮对魏延采取的是“用并防御着”的战略,幸亏在后期诸葛亮得到了姜维,要不我真不知道诸葛亮死后将蜀国谁当大任,不是魏延又有谁 。
最后,我们也只能用类似周公瑾的遗言作为我们的结束语:“既生亮,何生文长”也 。
6.关于魏延的四字成语
刚愎自用
【拼音】: gāng bì zì yòng
【解释】: 愎:任性;刚愎:强硬固执;自用:自以为是 。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谷,刚愎不仁,未肯用命 。”《尚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
【举例造句】: 他想起李玉亭所说荪甫的刚愎自用来了 。他决定了主意不跟着荪甫跑了 。★茅盾《子夜》十
【拼音代码】: gbzy
【近义词】: 我行我素
【反义词】: 虚怀若谷、从善如流
【歇后语】: 木梳给别人
【灯谜】: 最自以为是的人
【用法】: 作谓语、定语;十分固执自信
【英文】: harden the neck
【故事】: 春秋时期,晋楚因宋国发生战争,楚军打得宋国要投降了就撤军 。晋军将领先不听统帅荀林父的命令擅自进攻楚军 。楚国大夫伍参对楚庄王说晋军将领先刚愎自用,内部不团结,可以消灭晋军而出兵 。结果,楚国大获全胜 。
7.三国演义中关于魏延的动作描写的原文
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原文节选:
刘琮闻玄德至,惧而不出 。蔡瑁、张允径来敌楼上,叱军士乱箭射下 。城外百姓,皆望敌楼而哭 。城中忽有一将,引数百人径上城楼,大喝:“蔡瑁、张允卖国之贼!刘使君乃仁德之人,今为救民而来投,何得相拒!”众视其人,身长八尺,面如重枣;乃义阳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长 。当下魏延轮刀砍死守门将士,开了城门,放下吊桥,大叫:“刘皇叔快领兵入城,共杀卖国之贼!”
第五十三回 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孙仲谋大战张文远
原文节选:
喝令刀斧手推下城门外斩之 。众将欲告,玄曰:“但告免黄忠者,便是同情!”刚推到门外,恰欲举刀,忽然一将挥刀杀入,砍死刀手,救起黄忠,大叫曰:“黄汉升乃长沙之保障,今杀汉升,是杀长沙百姓也!韩玄残暴不仁,轻贤慢士,当众共殛之”愿随我者便来!”众视其人,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乃义阳人魏延也 。自襄阳赶刘玄德不着,来投韩玄;玄怪其傲慢少礼,不肯重用,故屈沉于此 。当日救下黄忠,教百姓同杀韩玄,袒臂一呼,相从者数百余人 。黄忠拦当不住 。魏延直杀上城头,一刀砍韩玄为两段,提头上马,引百姓出城,投拜云长 。
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原文节选:
忽一彪军撞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拈弓搭箭,射中曹操 。操翻身落马 。延弃弓绰刀,骤马上山坡来杀曹操 。刺斜里闪出一将,大叫:“休伤吾主!”视之,乃庞德也 。德奋力向前,战退魏延,保操前行 。马超已退 。操带伤归寨:原来被魏延射中人中,折却门牙两个,急令医士调治 。
8.诸葛亮不听魏延的话,轻兵出子午谷奇袭长安,可惜呀,不然历史要改
诸葛亮进攻曹魏的作战目的是先夺长安,再取洛阳,以达 “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 的政治目的 。他不采纳魏延的建议,而是西出祁山、趋秦陇,从曹魏的薄弱处下手,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这是稳妥的方案 。陈寿在《三国志》中认为诸葛亮 “ 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本人是不能赞同的 。
一就当时魏强蜀弱的总形势来看,如果荆州不丢失,仍能按照诸葛亮《隆中对》中提出的两路出兵的方案,则魏延出子午谷袭取长安的作战方案是可取的 。荆州丧失后,两路出兵的计划破坏;再加上夷陵之战蜀汉元气大伤,只能以至多十万之众一路出秦川,势难钳击 。长安是曹魏在西方的战略要点,城廓坚固,且地处渭水流域的关中平原,交通四达,骑兵往来驰骋方便 。即使蜀军趁魏军疏于戒备,突袭加以占领,魏军必然要倾全力来争夺,蜀军至少需用数万人去防守 。为一城而把蜀军大部甚至全部兵力投入,蜀军补给困难,后备力量薄弱;而魏军补给方便,后备力量雄厚,相持下去,蜀军孤军远守,全军堪虞 。如若袭取不成功,蜀军以不多的兵力顿兵坚城之下,而曹魏则可将潼关以东的大军西调增援,蜀军将进退失据,可能遭到被各个击破的危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