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一百步只走了九十九步了?行百步半九十的理解( 四 )


我认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孟子之所以下这样的论断 , 是其没有跳出儒家“非君子即小人”的局限 。
在儒家的观点里 , 王只有两种 , 要么完全推行“仁政” , 他就是个仁君;否则就是推行暴政 , 他就是个暴君 , 中间没有过渡 。当兵也是一样 , 要么冲锋陷阵 , 是个勇士 , 不然就是逃兵 。
梁惠王固然不算个“仁君” , 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其“河内凶 , 则移其民于河东 , 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的做法 。
梁惠王能这样做 , 比起那些对灾民不闻不问的王来说 , 是要“仁”得多 。如果孟子和梁惠王的对话属实的话 , 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测 , 梁惠王的子民没有增加不是因为梁惠王的灾民政策不好 , 而是因为梁惠王好战 , 经常发动战争 , 消耗大量劳动力 , 妨碍农时 , 破坏生产的结果 。
我们可以说梁惠王好战 , 不是个“仁君” , 但不能因为他不是个仁君而否定其所做的一切 , 否定其一切政策 。毕竟赈济灾民 ,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不错的 。
即使抛开真实的背景 , 仅就这个比喻本身的逻辑看 , 这个论断也欠妥 。虽然都是逃兵 , 但五十步与一百步还是有差距的 , 也分为带头逃兵和跟从逃兵 , 性质严重程度是有不同的 。
这么说也许大家都不能接受 。儒家思想统治人们已经两千多年了 , 其“仁义”的观点深入人心 。
“仁”者是说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 “义”者指子民要绝对忠于统治者 。由于儒家的评判标准是绝对的 , 非君子即小人 , 统治者要么是个仁君 , 否则就是个彻底的暴君;子民必须绝对忠于统治者 , 否则就是不义 , 是小人 , 就当嗤之以鼻 。
那么我们不说逃兵 , 我们说冲锋陷阵 。有个成语叫做“身先士卒” , 这个成语很能说明五十步和一百步之间的差距 。
它的意思是作战时 , 将帅冲在士兵的前头 。打仗时 , 将帅冲在士兵前头 , 隔多远呢?我看不到五十步 , 退一万步讲 , 将帅的马快 , 也不可能一个人打下城池 。
冲锋时 , 冲在前面的和冲在后面的也不过五十步之遥 , 然而前者贵为将帅 , 后者贱为士兵 , 其间差别 , 不言自明 。所以说 , 一百步和五十步是不一样的;反过来 , 五十步和一百步也是不同的 。
五十步固然不能笑一百步 , 但其间的差别也不容忽视 。比如说同为迟到 , 迟五分钟和迟半小时 , 严重程度是有不同的 。
曾有这样一家企业 , 为了防止员工迟到 , 上班时在行政大院门口有专人负责录像 , 对超过上班时间进门的将处以罚款 , 录像时间一般为五分钟 。后来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迟到五分钟的被罚款了 , 迟到半小时的反倒一点事儿都没有 。
久而久之 , 迟到五分钟的少了 , 但迟到半小时的甚至缺勤的却多了 。我想这就是不承认细微差别造成严重后果的一个例子 。
我们不仅要要看到“一百步”比“五十步”落后 , 更应该承认和重视“一百步”相对“五十步”那可贵的细微进步 。所谓千里之行 , 始于足下 。
千里之遥是个结果 , 而五十步则是这个结果的过程 。我们知道过程决定结果 , 所以说 , 五十步是千里的决定因素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 戴明应日本企业之邀 , 重振日本经济 。戴明博士到了日本之后 , 对日本企业界提出“品质第一”的法则 。
他告诉日本企业界 , 要想使自己的产品畅销全世界 , 在产品品质上一定要持续不断地进步 , 要无止境地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时有不少美国人认为戴明博士的理论很可笑 , 但日本人完全照做 。
今天日本企业的产品在世界上取得了辉煌成就 , 他们将功劳归于戴明 , 甚至颁赠先进企业的奖项也称为戴明奖 。福特汽车公司一年亏损数10亿美元时 , 他们请戴明博士回来演讲 , 戴明仍然强调要在品质上每天进步一点点 , 持续不断地进步 , 一定可以起死回生 , 振兴企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