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自尽的汨罗江最终流入哪里?如何理解屈原投汨罗江殉国这一举动-

一年一度是端午是中国传统节日,其目的是人们纪念屈原这位古贤圣人 。传闻屈原进谏不成后被流放,出国灭亡之际自投身于汨罗江 。而人们为使这位圣人的尸体得以保全便在岸边敲锣打鼓,并且往水里扔粽子以使鱼儿们吃饱喝足不至于撕咬屈原的身体 。自此吃粽子便是端午节的一大习俗 。

屈原自尽的汨罗江最终流入哪里?如何理解屈原投汨罗江殉国这一举动-

文章插图
网络配图
说到屈原,既然君主不采纳建议,那么他总会自食其果,又何须落得个自尽的下场?若说其以死明志又似乎太玄幻与极端 。况且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屈原当可另寻一位明君一展宏图 。如此说来,屈原又为何要自溺呢?
首先来说屈原身世 。《离骚》开篇“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写明屈原身属楚国之系,承袭高阳帝一脉,诞生于贵族世家 。所以就算身份只是出国大臣,其灵魂也是楚国王族之人 。其他臣子当可投奔他人而屈原却是无法割舍这份血脉之源 。
屈原自尽的汨罗江最终流入哪里?如何理解屈原投汨罗江殉国这一举动-

文章插图
网络配图
其次,楚国人生来重名誉,坚持“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信念 。在楚国人眼中,名誉高于生死 。就如乌江自刎的项羽 。
史书上记载当时项羽其实并不是毫无退路,乌江亭长早已备船相接,只是项羽认为自己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更何况称王,心中万分羞愧便自刎乌江保全了一份昭气,也保全了他西楚霸王的声誉,使得所有的楚国百姓都为他缅怀凭吊 。推至屈原,他也定不愿做秦国的俘虏,甘愿献身 。最后还有一个原因,是屈原心中的傲气 。
《离骚》中“扈江离与辟芷系,纫秋兰以为佩”,“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的屈原是爱美的,“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这样一位内外兼修昭气充沛的圣者又如何存活在这混乱污浊的土地上 。屈原是忠于楚王的,但又惋叹其昏庸 。屈原被流放后作《哀郢》,对国家深表忧虑却无可奈何 。最后在外听闻楚国覆灭,作绝笔《怀沙》后,自沉汨罗江 。
屈原自尽的汨罗江最终流入哪里?如何理解屈原投汨罗江殉国这一举动-

文章插图
网络配图
【屈原自尽的汨罗江最终流入哪里?如何理解屈原投汨罗江殉国这一举动-】这样一位心傲的男子却因负者楚国之名而逝去,不管是历史趋然天命难违还是他自身的选择,这位古之圣贤者不仅是留在了楚国人的心中,更是博得了我们所有后人的景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