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第二次南巡?康熙帝在最后一次南巡中称赞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康熙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
作为一部以改革为主旨的历史正剧,《雍正王朝》似乎有点“偏离主线”——不管是前期的“九子夺嫡”,还是后期,“雍正新政”中的种种阻碍,大都以庙堂之上的权谋斗争与相互倾轧为主 。打眼一看,似乎并没有告诉我们,雍正为什么要改革;所谓的“新政”到底好在哪里 。
但是,依小编看来,这才是《雍正王朝》的高明之处:它几乎没有讲为什么要改革,但是却时时都在诉说着,为什么要改革;它几乎没有为雍正歌功颂德,但是却处处在表现在这位铁血帝王的“务实爱民” 。
犹记得:当黄河泛滥,百万黎民嗷嗷待哺时,有几人想的是天下苍生,又有几人想的是自己的“小金库”与禄位?
当敌寇万千,进犯边疆时,有几人想的家国?有几人想的是黎民?又有几人想的是“大将军王”的权力地位?
作为一名务实帝王,雍正的改革,就是要拿所谓的“康熙盛世”开刀 。那么,这个“盛世”究竟怎么了?为什么它需要被“革命”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 。
正如前文所说,《雍正王朝》里对民间的疾苦表述甚少 。除了本剧的开始的“黄河水灾”,最为有名的一次就是,康熙南巡时的“盛世饥荒”了 。

康熙第二次南巡?康熙帝在最后一次南巡中称赞

文章插图
在复立胤礽为太子之后,康熙皇帝随即“南巡” 。这一次“南巡”,也是康熙的最后一次“南巡” 。在短短几十分钟的镜头里,就将“康熙盛世”的虚伪面纱,无情撕下:
在京城,皇子争权,党争酷烈
康熙刚刚离京,二阿哥胤礽就以“监国太子”的身份,开始打压八爷党 。各位大臣跟风站队,以至于“大清朝堂停摆” 。
后来,为了得到“百官行述”,各位阿哥更是“各显神通” 。先是太子私放死囚“刘八女”,紧接着,十三阿哥(四阿哥)命令年羹尧“跨省追捕”,以致酿成了“火烧江夏镇”的惨剧,更有八爷党暗中使坏,处处掣肘 。
整个大清朝堂,怎一个“乱”字了得?
在民间,丰年犹有饥荒,灾年岂不人间炼狱
康熙与那位老农的对话,只有短短的几句,却道尽了民间疾苦:
看到长势不错的麦田,康熙问道:“长得这么好,明年总能吃饱饭了吧?”
老农说:“我可没有那个指望,但求每顿有碗稀饭吃,就很满足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老农又说了:“收成好,东家要加租,而且还要交税(人头税),剩下的谷子最多只能吃半年!”
短短的一句话,就揭示了当时大清王朝的最大弊端:土地兼并,赋税不均,民不聊生 。
对于这个弊端,除了那些深受苦难的底层百姓,感受最深的恐怕就属四阿哥胤禛了 。在江南筹款时,他就见到了灾民卖儿卖女,以求换得果腹之食的人间惨剧;在江夏镇,四阿哥更是亲自领略到了,什么叫做官绅勾结、横行乡里,什么叫做“贫者无立锥之地,而富者田连阡陌” 。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因为,大清的制度出现了问题 。
在剧中,以雍正为首的“改革派”,不止一次地说过这个问题:由于士绅不用纳粮服(劳)役,所以他们就仗着免税的政策大肆购买土地;而普通百姓呢?因为付不起税收,就甘愿贱价将土地卖给士绅,以求换得温饱 。
这样的结果是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而国家却日益空虚 。所以,改革势在必行,不然,大清亡国有日 。
康熙第二次南巡?康熙帝在最后一次南巡中称赞

文章插图
所以,雍正为了江山社稷,不惜得罪权贵功勋,不惜得罪天下士绅,他杀诺敏、杀张廷璐,以求震慑沽名钓誉、结党营私者;他杀陆生楠、罢黜李绂,但求所谓的清流士子闭嘴,不要阻碍“新政” 。
【康熙第二次南巡?康熙帝在最后一次南巡中称赞】可以说,正是康熙皇帝的这次“南巡”,无意间揭开了所谓“盛世”的遮羞布;也正是这次“南巡”,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雍正改革的势在必行与伟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