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成功赶走了唐玄宗?安禄山为何会失败

【安禄山成功赶走了唐玄宗?安禄山为何会失败】导读:历史上的安史之乱是大唐走向衰落的转折点,作为主要任务,安禄山有着不可缺失的责任 。那么这个手拿三镇的节度使为何会走向叛乱呢?他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呢?
安禄山,是“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 。《旧唐书·安禄山传附子庆绪传》谓“禄山父子僭逆三年而灭”,到宋人欧阳修等编《新唐书》则把安禄山列入《逆臣传》中 。史学家从来把“安史之乱”称为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禄山是直接把大唐帝国从太平盛世拖入衰败深渊的元凶 。多年来,人们对于唐玄宗时代之“盛世”的解说倾注了很高的热情 。如果考察安禄山的一步步发迹到走上叛乱之路,对于透析天宝盛世的景况尤其是唐玄宗时期的政治现状,会很有意义 。

安禄山成功赶走了唐玄宗?安禄山为何会失败

文章插图
网络配图
安禄山自武则天长安三年(703)出生,在唐肃宗至德二年(757)55岁时被自己信任的部下和儿子安庆绪合谋杀死 。纵观他的一生,在13岁以前是一个漂泊的孤儿 。大约从15岁开始到30岁,他混迹在边疆地区,是一个不太安分的商人 。他从30岁步入军旅,仅仅在不到4年的时间就做到平卢将军 。在进入军队最初的十年当中,即安禄山39岁前,他的仕途与人生道路也有过波折起伏 。他曾两次死里逃生,却最终东山再起 。刚刚步入40岁门槛的那年(天宝元年)正月初一,一跃成为驻守边疆的藩镇最高军事统帅 。
平卢军节度使 。在此后的十几年中,他飞黄腾达 。在唐朝严格按照“循资格”的任官体制下,创造了在和平年代中边疆番帅仕途腾达的神话 。他42岁时又兼任了范阳节度使(治今北京);45岁,加兼御史大夫;46岁,即天宝七年(748),朝廷赐之铁券,加实封三百户,柳城郡开国公;48岁(天宝九年五月)赐爵东平郡王,此举开创唐朝将帅封王的先例 。天宝十年二月,也就是他49岁的时候,又兼河东节度使 。同时兼领平卢、河北转运使、管内度支、营田、采访处置使 。自40到49岁,安禄山从一方节帅到身兼三镇,所获得的荣耀与君宠达到顶峰 。从50岁开始,有迹象表明他开始一步步策划变乱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起兵叛乱,第二年称大燕雄武皇帝,55岁的那年的春节被杀 。
安禄山在政治上的一步步崛起以及他在边疆的卓绝“战功”,无疑是建构唐玄宗盛世的重要内容 。即使是安禄山在唐玄宗时期发动的叛乱,长期以来也被史家视为天宝盛世败落的标杆 。历史从来无法接受假设,但是,如果安禄山的叛乱没有发生或者这场叛乱不是由安禄山发动,后人在解读天宝盛世时,又该从何处着墨,又该因何人落笔呢?这里,我们不妨重新粗线条地梳理安禄山一生的几个阶段,对无法假设的历史轨迹做一个摹写,至于按照历史的逻辑和理性探究安禄山的政治发迹,就留待历史研究者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吧 。
安禄山成功赶走了唐玄宗?安禄山为何会失败

文章插图
网络配图
历史上,安禄山的身世虽然留有很多疑问,但他的出身还是清楚的 。《旧唐书》说他是“营州柳城杂种胡人也 。本无姓氏,名轧荦山 。母阿史德氏,亦突厥巫师,以卜为业 。突厥呼斗战为轧荦山,遂以名之 。少孤,随母在突厥中” 。荣新江教授经过研究,说安禄山是出身昭武九姓(西域地区的少数民族)的粟特人 。粟特是一个擅长经商的民族 。粟特人在经营商业的过程中,足迹遍布整个古代欧亚大陆,“他们穿梭往来于粟特本土、西域城邦绿洲诸国、草原游牧汗国和中原王朝之间 。”(荣新江:《安禄山和种族与宗教信仰》,载《北京大学百年国学文粹·史学卷》)安禄山之母阿史德是个突厥姓氏的巫婆,她是向轧荦山祈祷,神应得子 。
因为她后来嫁给胡将军安延偃,才给本无姓氏的孤儿取名为安禄山 。安延偃在开元初归顺唐朝,安禄山也一同居住在营州一带 。开元年间,唐朝地方官在营州“招辑商胡,为立店肆”,这种招商引资的办法吸引了大量善于经营的胡商 。营州的经济总量增长很快,几年时间,这里“仓廪颇实,居人渐殷”(《旧唐书·良吏传下·宋庆礼传》) 。渐渐长大的安禄山“为人奸贼残忍,多智计、善揣人情,通九番语”,遂在范阳(今北京)做了互市牙郎(经纪人) 。在几年商场经营中,一次死里逃生的经历成为他人生道路上的第一次转折 。
安禄山30岁的时候,他在生意场上“盗羊事发”,范阳节度使张守?将他追捕归案,本欲将他“棒杀” 。生死系于一线,张守?竟然“奇其言貌”,将他释放 。那么,安禄山相貌如何?又出何等言语?为什么会使张守?改变主意?史书上一说是见其“肥白”,一说是“伟而皙” 。看来,正值壮年的安禄山之相貌不仅身材高大、皮肤皙白,而且体态丰肥 。既然说张守?“奇其貌”,大概在他眼中(或者按照唐人的审美观点)安禄山是个不同寻常的胡人 。然而又为何“壮其言而释之”?安禄山之言是:“大夫(张守?时兼加御史大夫的宪衔,此乃是尊称)不欲灭奚、契丹两番也?而杀壮士 。”安禄山此言又何以能够打动节度使张守?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