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火攻篇提出了什么思想?《火攻篇》是《孙子兵法》的第? 篇

我是丁与卯,与您幸会,如期相约!

《孙子兵法》第十二节“火攻篇”,提出了“以火佐攻”的思想 。
在古代冷兵器的条件下,借助水、火、风等自然力量,以辅助加强兵力进攻,成为古代作战经常采用的手段之一 。
这种善于借助外力为我所用的思想,对当下的工作生活具有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
【原文】
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 。行火必有因,因必素具 。发火有时,起火有日 。时者,天之燥也 。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 。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而其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则止 。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 。凡军必知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 。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

【释义】
孙子说:火攻形式大体上有五种,一是火烧敌军人马,二是焚烧敌军粮草,三是焚烧敌军辎重,四是焚烧敌军仓库,五是火烧敌军运输设施 。实施火攻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要根据火攻的对象,选择火攻器材,训练火攻专业人员 。放火要看准天候和气象,掌握有利的季节,选准有利的天时 。所谓季节,是指气候干燥的时节;所谓天时,是指有风的日子 。一般来说,月亮经过箕、壁、翼、轸四个星宿位置的时候,就是起风的日子 。凡用火攻,必须根据五种火攻对象被焚烧后所引起的不同变化,灵活部署兵力策应 。协调火力和兵力的基本原则是:在敌营内部放火,就要及时派兵从外面策应 。火已烧起来了,而敌军依然保持镇静,不可立即发起进攻,应等待火势旺盛后,再根据情况作出决定,可以进攻就进攻,不可进攻就停止 。火可从外面放,这时就不必在里面策应,只要适时放火就行了 。从上风放火时,不可从下风发起进攻 。白天风刮久了,夜晚就容易停止 。总之,军队都必须掌握这五种火攻形式,等待有利的时节和风气之日,条件具备了再进行火攻 。火攻与水攻同样是辅助进攻的手段,但是效果各不相同 。用火来辅助军队进攻,效果显著;用水来辅助军队进攻,攻势必能加强 。水攻,虽然可以把敌军分割隔绝,但却不能焚毁敌人的军需物资和有生力量 。

【解读】
《荀子·劝学 》有云:“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由此可见,善假于物,是我们借力实现目标的捷径,值得认真研究、学习借鉴 。
01单枪匹马不可取
在古代战争中,以火攻敌是威力较大的一种辅助进攻手段,常常能达到出其不意的目的,并且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历代兵家所重视 。
人借火之力,助己方进攻或防御,也启示我们:尽量避免单打独斗,团结才能凝聚战斗力 。
人是具有社会性群体生物,其社会属性是鲜明特点 。
单枪匹马的匹夫之勇,从古至今,都不被提倡 。
所以,人类才从部落发展为群体,以至于形成了如今的相互团结协作 。
我们不能否认精英个体的重要性,关键时刻甚至能够发挥扭转乾坤的作用 。
但是总体而言,群众才是力量的源泉,真正的智慧必然出自于群众 。
因为,正是有了庞大的群众基数,精英个体才能从中脱颖而出,才有机会成为真正的英雄 。
没有精英能够脱离群体而独立存在,精英个体也是群体的一员,是汲取了群体的众长,是向他人借力成长,才取得了相应成就 。
这也是不可否认的背景和事实 。
02借力助攻是捷径
做人办事都有方法技巧,只要善于琢磨借力,总能找到事半功倍的途径 。
古代打仗的时候,借助火攻或者水攻,能够出奇制胜,有利于扩大战果 。
如今,也有借力的捷径可走 。
比如,同样是从1楼到摩天大厦的顶端,有人就只知道一步一台阶地爬楼梯,而有人就选择去坐电梯,也还有人直接坐直升机到楼顶停机坪 。
同样是爬100层的高楼,一步一个台阶地爬,与坐电梯或乘直升机,所需的时间、功效、费用各不相同,这就是借力与否的区别 。
综合权衡“效费比”,考虑到承受能力,明眼人都知道,坐电梯或直升机,总比爬楼强 。
当然,借力也需要辩证地看待,其中就有一个负面清单:投机取巧肯定不值得提倡,而且风险很大、得不偿失 。
03研究透彻好借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