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的子是什么意思?子路是哪里人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子路的故事 。
子路是侍奉孔子时间最长的徒弟,他的一生可以用悲壮一词来形容,他想退出朝内纷争,却又不愿丢掉忠心之名,最后只能以死换取自由,实属无奈 。子路性格刚直,早年好勇尚武,据说还陵暴过孔子,后来孔子对他设礼以教,这才有了这位徒弟 。子路跟随孔子周游列国,还负责当孔子的侍卫,一路上帮了孔子很多 。子路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可能后人对他多多少少也有些误解 。

子路的子是什么意思?子路是哪里人

文章插图
子路死前向对手提一奇怪要求,被耻笑上千年,其实是我们错怪他了 。子路战死后,孔子为何不再吃肉酱了?
在距今2500年前的一天,卫国都城朝歌,发生了一场流血的政变:卫国大夫孔悝的母亲伯姬与人合谋,拥立其弟蒯聩为君,并胁迫孔悝去弑杀卫出公姬辄 。其实,蒯聩与姬辄是父子关系,卫国国君之位本来应该是蒯聩的,但是,一件事却改变了一切 。
蒯聩为太子时,与其父卫灵公的夫人南子交恶,蒯聩就联合密友戏阳谋刺南子 。结果,戏阳却临阵反悔,蒯聩屡次向戏阳示意,南子发现了蒯聩的阴谋,告知灵公 。灵公大怒,蒯聩被迫逃往宋国,后又投奔晋国赵氏 。
蒯聩逃走后,卫灵公欲立少子郢为太子,公子郢坚辞不受 。卫灵公死后,灵公夫人让公子郢承灵公之意即位,公子郢却让前太子蒯聩之子姬辄即位,是为卫出公 。
卫出公即位后,晋国的赵简子派人送蒯聩回卫国,想让蒯聩即位 。卫国人听说后,发兵阻击蒯聩 。蒯聩不得入,入宿而保,卫人亦罢兵 。此后,卫出公连续在位十二年 。
直到卫庄公元年(公元前480年),蒯聩在姐姐伯姬的帮助下潜回朝歌,谋刺卫出公 。卫出公闻讯后,在他人的帮助下,逃到齐国避难 。
子路的子是什么意思?子路是哪里人

文章插图
【子路的子是什么意思?子路是哪里人】当时,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之一子路,就是事件当事人孔悝的邑宰,听说孔悝被人胁迫,就冲进朝歌救主,结果,遭到蒯聩的手下石乞等人的截杀 。混战中,子路的冠缨(就是帽带子)被石乞的大戈砍断了,头上的帽子一下子就歪了下来 。子路这才停下手来,将帽带子重新接好,将帽子扶正 。
而石乞等人却不是温雅君子,趁机向子路发动攻击 。子路临死前说:“君子死,冠不免 。”意思是,君子即使临死,也要衣冠整齐 。在系好帽缨的过程中,子路被人砍成肉酱 。
大子(蒯聩)指闻之,惧,下石乞、盂□敌子路 。以戈击之,断缨 。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 。”结缨而死 。(《左传·哀公十五年》)
孔子听说子路惨死卫国后,伤心欲绝,从此再不吃肉酱 。据《论语·乡党篇第十》所载,孔子对饮食非常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孔子有“八不食”,其中由最著名的一句就是“不得其酱,不食” 。但是,为了自己的学生子路,他从此戒了这口福 。
关于子路的“结缨而死”,常常遭到后世人的耻笑,说他为人太过迂腐,为了形象,连生死都不顾 。其实,这是我们错怪子路了 。
百家讲坛特邀主讲嘉宾宏杰先生对于“子路正冠”就有着不同于前人的思考 。子路在战争中阵亡,临死前还不忘系好被对手砍断的帽缨,正冠而死 。重视仪表、重视细节,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教养 。子路在敌人的刀锋下系好帽缨,体现了贵族式的在死亡面前的从容不迫 。
为此,他还选取了一个西方贵族社会的例子来类比 。法国大革命高峰的时候,路易十六和皇后都被送上了断头台 。皇后上断头台的那一刻,不小心踩到了刽子手的脚,留下了在人间的最后一句话—优雅的一个道歉:“对不起,先生 。”
正如这位皇后的下意识反应一样,“贵族文化”的首要特质就是优雅 。子路的最后一个动作,不叫迂腐,叫教养,叫贵族风度 。
子路的子是什么意思?子路是哪里人

文章插图
中国贵族阶层的形成,要远远超前于西方世界,最早可以追溯到周公旦时代 。周公旦,姓姬,名旦,系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 。因采邑在周,又被称为周公 。武王建立了周王朝后,过了三年就病死了,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旦摄政当国 。社会安定后,周公对王朝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以此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是为封建贵族精神养成之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