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生不息》已播三期,对于这样一档音综来说,什么最重要

|《声生不息》已播三期,对于这样一档音综来说,什么最重要

文章图片

|《声生不息》已播三期,对于这样一档音综来说,什么最重要

文章图片

|《声生不息》已播三期,对于这样一档音综来说,什么最重要

文章图片

|《声生不息》已播三期,对于这样一档音综来说,什么最重要

文章图片


在《声生不息》第三期 , 歌手李健并未使用粤语来演绎《月半弯》 。
原唱是张学友的《月半弯》 , 原本就有国语和粤语两个版本 。
可能听过的人 , 都会有所感觉:以一阵浅吟低唱开始的《月半弯》 , 在张学友的醇厚又不失温润的嗓音下“娓娓道来” , 他的演绎仿佛“刻意”的要“浅尝辄止” , 把深夜月半弯的朦胧美与意境美拿捏得甚为妥帖 , 表达得恰到好处 。

在《声生不息》第三期的舞台上 , 李健演唱的国语版本的《月半弯》 , 与张学友演绎的粤语版本的《月半弯》 , 有着“同曲同工”之妙 。
李健的声线也特别适合演绎这首歌 , 轻柔絮语、清风徐来的表达 , 有一种“轻纱笼罩”的曼妙感觉 , 选择国语来演唱 , 也更为适合 。

这里想表达的是 , 对于众多“珠玉在前”的港乐经典 , 当《声生不息》的一波新老歌手重新演绎之后 , 不可避免的会遭遇热心粉丝或者吃瓜群众的纵向比较和一通点评 。
这样的点评往往并不一定专业 , 并且可能过于主观 。

但对于《声生不息》这样一档创新性强、有着深刻立意的音乐综艺而言 , 要想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生生不息”的目的 , 难度系数不可谓不大 。
难点的极重要一环便是 , 如何平衡歌曲原唱与重新演绎者之间的关系 , 使之和谐的共处而不发生过于紧张的关系?

对于歌曲的立意 , 是要创新还是保守?是要改编出新意还是持守原曲固有的风格?
在笔者看来 , 针对翻唱歌手的不同 , 去“对症下药” ,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
很多人都觉得在《声生不息》第二期 , 单依纯与刘惜君共同演唱的刘德华原唱的经典歌曲《半生缘》(粤语版本为《一起走过的日子》) , 在编曲的改编上有一些不适合之处 。

但在形式上 , 通过单依纯与刘惜君分别演绎歌曲的国语、粤语版本 , 本身就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
在整首歌的演唱进行中 , 如果只是让两个歌手“平铺直叙”的演唱出这首歌的国粤语版本 , 则显然“辜负”了对这首歌的“创意” 。

但通过对国粤语版本的编曲的不同处理 , 从一个方向上造成两位歌手分担不同角色的细微区别和张力感 , 则是更适合这首歌的改编之妙 。
让本身就有些高冷感觉的港风女神刘惜君演绎粤语版本的《来生缘》(《一起走过的日子》) , 也是相对而言更为适合的做法 。

再比如 , 在第一期节目中引发了不小争议的安琦 , 在第三期节目中重新演唱曾经的“玉女派掌门人”周慧敏的经典歌曲《自作多情》 。

撇开大众“先入为主”的对个人形象的印象不谈 , 这首歌的风格显然很适合安琦来演绎 。
【|《声生不息》已播三期,对于这样一档音综来说,什么最重要】这其实与所谓的“玉女”没有什么关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