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钟的结构及介绍


编钟的结构及介绍

文章插图
编钟是中国传统的古老打击乐器,多由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并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由古代侍女用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发出不同的乐音 。

编钟的结构及介绍

文章插图
因为每个时钟的音色都不一样,你可以根据音乐谱,通过敲击来播放美妙的音乐 。编钟最早出现于商朝,兴起于西周,兴盛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明清时期仍有使用 。古代编钟常用于宫廷音乐,在战斗、宴会和祭祀中演奏 。
编钟也是古代统治者的一种特殊乐器,反映了与生俱来的权利,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 。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发现西周编钟一般由三件组成 。从春秋晚期到战国时期,编钟数量逐渐增多,有9编钟成组,13编钟成组,以此类推 。

编钟的结构及介绍

文章插图
1957年,在中国河南省信阳市城阳市出土的第一套编钟演奏了东方红的音乐,它与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一起在太空中歌唱 。
【编钟的结构及介绍】编钟最早出现在商代,当时有三五个编钟,可以奏出旋律 。商代的编钟造型独特,呈椭圆形,编钟表面装饰有简单的动物面图案 。

编钟的结构及介绍

文章插图
西周中后期,编钟从三五个发展到八个一组,可以发出两个音,相隔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一音程 。当时宫廷宴席上常用编钟,被称为“钟鼓之乐” 。
到春秋中后期,增加到九个或十三个一组 。
秦汉以后,历代宫廷雅乐所用的编钟多为圆形,形制变化较大,每钟只能发出一种乐音 。历经500多年的黄金时代,由盛转衰 。

编钟的结构及介绍

文章插图
隋唐时期,编钟不仅用于“雅乐”,隋“九乐”和唐“十乐”中的“清乐”和“西凉乐”,也很少在民间流传 。唐代诗人曾在作品中描述过钟声响亮悠扬的声音 。
从宋代到清代,编钟的铸造技术鲜为人知,钟乐逐渐被淘汰 。清廷铸造的钟不仅在形状上不同于传统的钟,而且在节奏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
编钟的钟体是椭圆形的,很像两块瓷砖,上直径小,下直径大,纵向直径小,横向直径大 。喇叭口的边缘没有切割在一起,两个角向下延伸成锐角形状 。顶部带把手的铃是永中,带按钮的铃是按钮铃 。钟的每一部分都有一个具体的名字,上半部分叫钟,下半部分叫鼓,钟口的两个角是磨出来的,嘴唇叫于,钟的顶部以跳舞闻名 。在钟的鼓部分,有精美的装饰图案,编钟部分的装饰图案称为钟带或密封圈 。每个钟的编钟部分有36个凸起的长袋,称为钟乳石或钟片 。
从公元前475年左右到公元前221年,战国时期的青铜编钟都是按照典型的规格制作的 。钟的顶部有一个扁平的环形“按钮”用来悬挂,所以也叫“按钮钟”;如果钟的顶部是一个圆柱形的空心手柄,就叫永中 。钟体的前、后、左、右各有九个乳头状的“片” 。
中国古代钟表的主要形状可分为两类——圆形和瓦形 。圆圈是仪式或宗教钟,外国教堂的钟就是这样的设计 。瓦形钟属于“歌钟”范畴,与钹、钹等黄金打击乐器同属一科,形状相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