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索引背后的数据结构及算法原理( 三 )


磁盘存取原理上文说过,索引一般以文件形式存储在磁盘上,索引检索需要磁盘I/O操作 。与主存不同,磁盘I/O存在机械运动耗费,因此磁盘I/O的时间消耗是巨大的 。
图6是磁盘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

MySQL索引背后的数据结构及算法原理

文章插图
 
图6
一个磁盘由大小相同且同轴的圆形盘片组成,磁盘可以转动(各个磁盘必须同步转动) 。在磁盘的一侧有磁头支架,磁头支架固定了一组磁头,每个磁头负责存取一个磁盘的内容 。磁头不能转动,但是可以沿磁盘半径方向运动(实际是斜切向运动),每个磁头同一时刻也必须是同轴的,即从正上方向下看,所有磁头任何时候都是重叠的(不过目前已经有多磁头独立技术,可不受此限制) 。
图7是磁盘结构的示意图 。
MySQL索引背后的数据结构及算法原理

文章插图
 
图7
盘片被划分成一系列同心环,圆心是盘片中心,每个同心环叫做一个磁道,所有半径相同的磁道组成一个柱面 。磁道被沿半径线划分成一个个小的段,每个段叫做一个扇区,每个扇区是磁盘的最小存储单元 。为了简单起见,我们下面假设磁盘只有一个盘片和一个磁头 。
当需要从磁盘读取数据时,系统会将数据逻辑地址传给磁盘,磁盘的控制电路按照寻址逻辑将逻辑地址翻译成物理地址,即确定要读的数据在哪个磁道,哪个扇区 。为了读取这个扇区的数据,需要将磁头放到这个扇区上方,为了实现这一点,磁头需要移动对准相应磁道,这个过程叫做寻道,所耗费时间叫做寻道时间,然后磁盘旋转将目标扇区旋转到磁头下,这个过程耗费的时间叫做旋转时间 。
局部性原理与磁盘预读由于存储介质的特性,磁盘本身存取就比主存慢很多,再加上机械运动耗费,磁盘的存取速度往往是主存的几百分分之一,因此为了提高效率,要尽量减少磁盘I/O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磁盘往往不是严格按需读取,而是每次都会预读,即使只需要一个字节,磁盘也会从这个位置开始,顺序向后读取一定长度的数据放入内存 。这样做的理论依据是计算机科学中著名的局部性原理:
当一个数据被用到时,其附近的数据也通常会马上被使用 。
程序运行期间所需要的数据通常比较集中 。
由于磁盘顺序读取的效率很高(不需要寻道时间,只需很少的旋转时间),因此对于具有局部性的程序来说,预读可以提高I/O效率 。
预读的长度一般为页(page)的整倍数 。页是计算机管理存储器的逻辑块,硬件及操作系统往往将主存和磁盘存储区分割为连续的大小相等的块,每个存储块称为一页(在许多操作系统中,页得大小通常为4k),主存和磁盘以页为单位交换数据 。当程序要读取的数据不在主存中时,会触发一个缺页异常,此时系统会向磁盘发出读盘信号,磁盘会找到数据的起始位置并向后连续读取一页或几页载入内存中,然后异常返回,程序继续运行 。
B-/+Tree索引的性能分析到这里终于可以分析B-/+Tree索引的性能了 。
上文说过一般使用磁盘I/O次数评价索引结构的优劣 。先从B-Tree分析,根据B-Tree的定义,可知检索一次最多需要访问h个节点 。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者巧妙利用了磁盘预读原理,将一个节点的大小设为等于一个页,这样每个节点只需要一次I/O就可以完全载入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实际实现B-Tree还需要使用如下技巧:
每次新建节点时,直接申请一个页的空间,这样就保证一个节点物理上也存储在一个页里,加之计算机存储分配都是按页对齐的,就实现了一个node只需一次I/O 。
B-Tree中一次检索最多需要h-1次I/O(根节点常驻内存),渐进复杂度为(O(h)=O(log_dN)) 。一般实际应用中,出度d是非常大的数字,通常超过100,因此h非常小(通常不超过3) 。
综上所述,用B-Tree作为索引结构效率是非常高的 。
而红黑树这种结构,h明显要深的多 。由于逻辑上很近的节点(父子)物理上可能很远,无法利用局部性,所以红黑树的I/O渐进复杂度也为O(h),效率明显比B-Tree差很多 。
上文还说过,B+Tree更适合外存索引,原因和内节点出度d有关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到,d越大索引的性能越好,而出度的上限取决于节点内key和data的大小:
(d_{max}=floor(pagesize / (keysize + datasize + pointsize)))
floor表示向下取整 。由于B+Tree内节点去掉了data域,因此可以拥有更大的出度,拥有更好的性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