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椎穴位位置标准定位:大椎穴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椎棘下凹陷中 。
文章插图
大椎穴的准确位置图
大椎穴位于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约与肩平高 。
取穴方法大椎穴位于脊柱区,后正中线上,当第七颈椎棘突下间凹陷处 。俯首或俯伏取穴 。
患者在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约与两肩峰相平(也可正坐低头,手按颈项部骨突最高点处下缘即是) 。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
穴位解剖大椎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 。浅层主要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棘突间皮下静脉丛 。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八颈神经后支的分支 。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 。
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及第一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颈横动脉分支 。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颈横动脉分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内侧支 。
大椎穴的作用大椎穴意义: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 。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坚实饱满的阳气 。
运行规律:循督脉上传头颈 。
大椎穴功效:益气壮阳,大椎穴有解表通阳,补虚宁神,清热解表、截虐止痫的作用 。
主治病症大椎穴主要用于外感,虚劳及心神疾患等:如感冒、恶寒发热、头项强痛、疟疾、咳嗽、喘逆、胸背疼痛、支气管炎及哮喘、肺结核、骨蒸潮热、盗汗、五劳七伤、神经衰弱、癫狂病症、中暑、呕吐、霍乱、黄疸、风疹、腰脊强、角弓反张、血液病等 。
大椎穴有强身防病作用 。
大椎穴主治发热,疟疾,中暑,感冒,癫狂,癫痫,骨蒸潮热,盗汗,咳喘,脊背强急,项强;以及肺结核,支气管炎等 。
治颈项强直,角弓反张,肩颈疼痛,肺胀胁满,咳嗽喘急;疟疾,风疹,癫狂,小儿惊风,黄疸 。颈肩部肌肉痉挛,落枕,感冒,疟疾,小儿麻痹后遗症,小儿舞蹈病 。
穴位配伍大椎穴配肺俞穴治虚损、盗汗、劳热;
大椎穴配间使穴、乳根穴治脾虚发疟;
大椎穴配四花穴治百日咳(双膈俞穴、双胆俞穴) ;
大椎穴配曲池穴预防流脑;
大椎穴配合谷穴治白血球减少;
大椎穴配足三里穴、命门穴提高机体免疫力;
大椎穴配大椎、定喘穴、孔最穴治哮喘;
大椎穴配曲池穴、合谷穴泻热;
大椎穴配腰奇穴、间使穴治癫痫 。
大椎穴配曲池穴、风池穴治流感 。
大椎穴配风门穴、肺俞穴、膻中穴(麦粒灸)治哮喘 。
大椎穴配少商穴放血、合谷穴可退热 。
大椎穴配足三里穴、曲池穴、三阴交穴、脾俞治白细胞减少症 。
大椎穴配腰俞穴,有通督行气,清热截疟的作用,主治疟疾 。
大椎穴配合谷穴、中冲穴,有解表泻热的作用,主治伤寒发热,头昏 。
大椎穴配长强穴,有通调督脉的作用,主治脊背强痛 。
大椎穴的好处
文章插图
缓解脑供血不足按摩方法:先左手后右手,4指并拢放于颈项部,反复斜擦大椎穴30~50次,若擦后局部发热,则效果最佳 。
功效:治疗感冒发热、落枕、颈背强痛、咳嗽、气喘、脑供血不足 。
大椎穴是十四经腧穴中常用的腧穴之一,可以进行针刺,拔罐,艾灸,点刺放血,刮痧,按揉等多种治疗方法 。刺络拔罐也是一种操作简单,疗效可靠的方法 。就是在大椎穴点刺放血的基础上加拔罐,抽气罐或者火罐均可 。用碘伏或者酒精进行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或者一次性采血针点刺,挤出少许血滴,然后拔罐 。留罐五分钟即可 。
缓解痤疮很多人都知道用大椎穴点刺放血可以治疗痤疮,杂志有大量的报道,现代人写的书籍中也有大量的记载 。但是临证发现对某些类型的痤疮效果不甚理想 。对于和女性的月经周期相关的痤疮,效果则比较好 。有很多的女性,每次在月经之前,痤疮就会加重,特别是在环唇的部位 。督脉起于胞宫,与任脉冲脉一源三岐,并且督脉的前面巡行环绕口唇 。此方方法,操作简单,取穴方便,病人采取坐位俯首即可操作,一次治疗时间不过十分钟 。
急性扁桃体炎相当于中医的喉痹,少商穴、商阳穴放血有效果,还有人用老中少三商穴进行点刺放血 。但是这种方法,对于那些比较轻的咽喉痛痛效果还可以,但是对于那些相对严重一些的效果似乎就不那么好了 。大椎穴,乃阳脉之会,点刺放血,解毒清热,化瘀排毒,清泻六经之火,宣透五脏之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