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共有茶叶类商标151个 , 其中“驰名商标”1个 , “著名商标”3个 。几年来 , 县茶业协会会员企业生产的“湄潭翠芽”产品已在“中茶杯”、“中绿杯”及全国各类名茶评比中近百次获奖 , 其中获金奖48个 , 在“贵州十大名茶”、“贵州五大名茶”评选中均名列总分第一名 , 品牌价值10.3亿元 , 县茶业协会已授权兰馨、栗香等10家企业有偿使用 , 并逐步扩大使用范围 , 进入品牌规范管理 。“遵义红”自创制以来就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 , 在“贵州十大名茶”评选中获得“特别奖” , 在2011年河南信阳茶博会上被评为“全国十大红茶” 。“贵州针”在省外是与云南针、福建针齐名的三大针形绿茶 。目前 , 三类品牌产品在湄潭县茶产品结构中占产量的25% , 占产值的80% 。同时 , 湄潭获得首批“中国名茶之乡”称号 , 被人民网评为“最受百姓欢迎产茶地” 。
市场体系实现网络化
自2005年湄潭县建设全省第一个茶青交易市场以来 , 为方便茶农就近交易 , 湄潭县每1万亩茶园配套一个茶青市场 , 目前全县建有茶青市场32个(在建10个) 。2006年以前 , 只在贵阳、遵义有几家经营湄潭茶叶专卖店 , 6年来 , 县财政在市场经营上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 , 目前 , 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有旗舰店、专卖店300余家 。占地345亩 , 总建设面积52万平方米的中国茶城一期工程——茶叶交易市场将于今年下半年建成 , 明年3月投入使用 。
茶旅建设实现一体化
茶产业使湄潭的山川更加秀丽 , 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可贵资源和后发优势 。湄潭县紧紧抓住这一优势 , 结合黔北民居新村建设 , 充分挖掘茶文化 , 狠抓以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茶文化体验为主的生态休闲旅游 , 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天下第一大茶壶”、“中国茶海.休闲湄潭”、“300里环状生态茶叶长廊”等一批旅游品牌如雨后春笋 , 《茶的途程》、《茶国行吟》等茶文化丛书先后出版问世 。200多家各种层次的茶楼、茶馆、商务会所满足了消费者的文化需求 。“客来敬茶”已普遍成为茶乡人民待客礼仪 , 以观茶、采茶、制茶、品茶和茶艺表演为主的茶旅文化一体化发展模式逐步形成 , 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迅猛发展 。“一生只等一壶茶——湄潭翠芽”成为贵州茶产业亮丽名片 , 7月成功制作完成了《乡村大世界》栏目——“喜迎十八大 , 我们的新农村”首期节目并于8月在CCTV-7播放 。
产品质量实现安全化
为确保茶产品质量 , 湄潭县严格实施茶产业“五项检测” , 一是茶叶基地的面上检测;二是茶青市场的检测;三是茶叶加工企业的茶青进厂检测;四是茶叶加工企业产品的出厂检测;五是茶叶批发市场的出市检测 。实行茶业质量安全一票否决制 。对使用“湄潭翠芽”品牌的企业实行“五统一”:一是统一质量标准;二是统一加工条件;三是统一有偿使用;四是统一协会监制;五是统一宣传推介 。全县所有茶青交易市场及茶叶生产企业配置农残速测仪 , 县政府组织相关定期进行督查 , 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 。实行茶叶生产全程质量监控 , 严格市场准入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 , 提升茶叶质量安全水平 , 对茶产品质量安全实行一票否决 。
总之 , 湄潭县茶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 我们将乘此次茶产业大会的东方 , 结合中发1号、国发2号文件和武陵山片区扶贫规划 , 依托国家农业茶叶科技园建设 , 积极争取上级支持 , 在“十二五”期间将竭力实现从产茶大县向产茶强县的转变 , 全力建设“文明中国茶城” 。(作者系湄潭县茶叶局局长)
推荐阅读
- 茶叶地域公共品牌建设助力提升遵义茶知名度
- 跳出茶业做产业 贵州遵义市茶业找到新路径
- 南湖玉露赴外地取经 为长清茶品牌建设当先锋
- 广西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化加工区建设提速
- 大力提升茶业发展水平成遵义农业现代化最闪亮名片
- 福建周宁,好茶创品牌 工业化理念提速茶业发展
- 四川南江县三大举措着力打造川东北最大富硒茶业基地
- 天方茶业再获中国茶行业百强企业称号
- 云南澜沧县定位茶祖历史文化旅游建设项目
- 昭平县茶业产销两旺 全年干茶总产值突破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