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背景
随着WI-FI标准的不断演进 , 不得不承认我们在生活中对其依赖性也是逐渐增加 。自1997的第一代802.11标准开始到如今的802.11ac(WI-FI5) , WI-FI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802.11ac的上一代的802.11n(WI-FI4)时代 , 在一个理想的条件下 , 它支持的最大速率是600Mbps , 但是随着科技的巨速发展 , 人们对速率、带宽、终端个数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 , 对体验度的更是越来越苛刻 , 802.11n(HT, High Throughput)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 此时802.11ac顺势而生 。
文章插图
IEEE 802.11 工作组在 2013 年发布了 802.11ac(VHT , Very High Throughput) 的标准 , 但802.11ac是基于 5G 频段的 802.11n技术 , 也就是它并不支持2.4G频段 , 所以说802.11ac是在802.11n基础上的一次重大改革 , 而非革命 。通过物理层、mac 层一系列技术更新 , 使802.11ac实现了1Gbps 以上传输速率的支持 , 并且它的最高速率可达6.9Gbps , 这是一次重大的突破 。与其他标准一样 , 它向后兼容802.11n/a标准 。但是由于WI-FI联盟将802.11ac推向市场的阶段不同 , 所以分为802.11ac Wave1和Wave2 。
一 WI-FI5 技术解析
如上一段落所述 , 由于11ac仅支持5G频段 , 所以我们习惯与同样支持5G频段的11a和11n进行对比 , 下表是IEEE 标准对11n与11ac的对比 。
文章插图
从上表中 , 我们可以发现11ac的整体架构虽然与11n一样 , 但是在物理层与Mac中做了重大改变 。得益于最大带宽 , 新增的MU-MIMO , 以及256-QAM这些技术的突破 , 11ac的最大的速率达到了6.9Gbps , 而11n的最大速率是600Mbps , 两者相差了10倍之多 , 可谓是奇迹 。尽管2013年推出的11ac Wave1的第一代产品 , 它的最大速率也是1.3Gbps , 至此人们可以在WI-FI领域中 , 享受到Gbps的体验度 , 可谓是一个里程碑 。
二 WI-FI 5核心技术
于PHY层和Mac而言 , 802.11ac在Mac层上所做的改进不多 , 主要改进的是在PHY做了优化 , 所以下面仅对物理层的4个主要核心技术进行概述 。
- 调制模式
文章插图
空间流数
802.11n最大支持4*4MIMO , 而802.11ac最大则支持8*8MIMO , 所以在TX侧与RX侧有了很大的提升 。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是 , 即使AP是8*8的MIMON , 但是STA受空间或者成本的限制 , 比如一般手机是1条流 , 电脑是2条流 , 在这种情况下 , STA会影响这网络的速度 , 也就是说如果STA是1*1的MIMO , 即使AP是8*8MIMO , 那么网络速度会按照STA的1MIMO 。
MU-MIMO技术
802.11n技术仅支持MIMO , 也就是SU-MIMO , 此协议规定同一时刻 , 只能向一个Station在发送 , 而802.11ac规定 , 最多并发向 4 个 Station 发送数据 , 每个 Station 最多发送 4 条空间流 。但值得注意的是向不同的 Station 发送时 , 可以使用不同编码方式或者空间流数 , 但必须使用相同的 MCS 。
MU-MIMO技术是802.11ac非常高光的技术 , 它提高了无线接入点的并发量和终端上网速度 。
【用了路由器这么久,是时候了解的WIFI 基础的这些事儿了】带宽增加
在 802.11n 协议中 , 规定将两个相邻的 20MHz 子信道绑定在一起 , 变为为 40MHz 信道 , 获得两倍于单个信道的效果。
802.11ac 协议则做了更大的优化:两个相邻的 20MHz 子信道绑定为一个 40MHz 的信道后 , 将两个相邻的 40MHz 子信道绑定为一个80MHz 的信道 , 再两个 80MHz 子信道绑定为一个 160MHz 的信道(160MHz 和 80MHz+80MHz) 。80+80 的模式 表示两个非连续的 80MHZ 因合并而得成的160MH 。如下图所示:
推荐阅读
- 自媒体为什么能这么火?自媒体为什么这么容易运营
- 小心您的12分!新国标红绿灯陆续开始使用了
- 我的绿茶笔记原来绿茶是这么喝的
- 挂烫机放久了 突然不能用了 挂烫机可以一直开着吗
- 普洱茶,从疯狂到崩盘 用了十年
- 怎么看一个发动机的好坏,教你2个方法,修车师傅都是这么看的
- 路由器什么牌子好质量 路由器什么牌子好
- 路由器的这十一大功能,你都要知道
- 注意路由器这四项设置,黑客也无法进入你的网络
- 健康喝好茶 就应该这么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