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全国各地的1500余名嘉宾齐聚武当山,参加有“中国村长的奥林匹克”之称的第十二届全国村长论坛 。十堰市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八仙观村就是此次盛会的举办地 。带着好奇,笔者驱车来到了这个“文化强村” 。
道茶文化促发展
八仙观村位于武当山脚下,它的由来,有一个古老而美丽的传说 。
相传八仙到武当山参加玉皇大帝册封真武盛会,慕名武当道茶,在老君堂盗来太上老君用炼丹工艺制作的修行养生的长寿道茶,然后群聚在一片古茶树下,煮茶品茗,茶醉得道,故而建立八仙观 。后代山民开始世代植茶,村子也得名八仙观村 。
20多年前,八仙观村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村民年人均纯收入只有52元,当地村民编了个顺口溜:“花砾岗八里长,阴坡阳坡一片荒,姑娘早婚往外嫁,小伙在家当和尚 。”
【走进中国茶道文化之乡,十堰八仙观村】近些年来,八仙观村按照“村场合一,以场带村”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以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武当山八仙观茶叶场为经济实体,兴建了高标准生态茶园3000余亩,在村委会的带领下,当地农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
“名山一定要出名茶”,八仙观村把现代机械制茶技术与传统道茶手工制作工艺相结合,陆续推出“武当银剑”、“武当针井”、“武当太和”、“武当奇峰”和“武当功夫”五大名茶 。
经过不断发展,村民们将五大名茶逐渐发展壮大 。“武当银剑”被农业部评为中国国际名茶,“武当针井”也连续多年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而八仙观村被农业部授予了“中国茶道文化之乡”的称号 。
旅游产业正兴盛
仙山美景,道茶飘香 。作为武当山景区内唯一的一个行政村,如何有效地利用当地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茶产业优势来促进八仙观村更好的发展,成为八仙观村村委会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 。
据当地村委会负责人介绍,该村坚持在绿化景区环境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充分利用武当山旅游配套资源,积极开发旅游业 。
在村委会的带动下,全村3000亩土地退耕还林、还茶,经过多年的努力,种植茶叶1000多亩,发展以杜仲、枣皮、银杏、板栗、柿子等为主的经济林1350亩,置身其中,群山郁郁葱葱,茶带层层如天梯,果园鸟语花香,这些都使到此的游客流连忘返 。
同时,八仙观村抓住每辆旅游车在该地停留10多分钟的契机,投资180余万元,兴建了1500多平方米的旅游文化长廊 。游客可以在此品道茶、欣赏民俗文化以及购买土特产品,参观生态家园,犹如走进了仙境之中 。目前,绿色生态、休闲品茶,已经是八仙观村一道亮丽的风景,不仅深受中外游客欢迎,同时也为村民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
2011年12月,八仙观村被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联合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同年,八仙观村经过长达三个多月共三轮投票的公开评选,被农业部选定为“2011年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之一 。
产业升级生活美
如今,有了茶叶产业开发以及旅游产业的发展,八仙观村的村民们告别了守着荒山过的穷日子 。从过去深山里低矮的土墙房到现在钢筋水泥的二层小楼,村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
在与村民张大明的闲聊中,得知他在山下的武当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上班 。据他介绍,过去,村民们吃了上顿没下顿,由于交通不方便,村民们出一次山要一天的时间 。而如今有了茶叶产业开发,自家承包了30亩的茶园,每年鲜叶收入便能达到9万多元,当初做梦都不敢想的小汽车现在也已经拥有了 。
张大明向笔者讲述着自己的生财之路,幸福之情溢于言表,“2009年,我在武当山特区买了10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用来出租,现在交通方便了,收入门路自然变得广阔起来,以前靠种地为生的日子再也不复存在了 。”
像张大明这样生活着的八仙观村村民占到了80%以上 。八仙观村村民的生活水平正在向城里人靠拢 。
作为村集体企业,八仙观村茶厂自2009年起对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补贴从原来的每人每年200元提升至300元 。同时,对于那些考上大学的农家子女给予5000到10000元的奖励 。
八仙观村的目标是要将该村发展成为一体化的旅游景区 。怀揣着这个梦想,该村村委会正在努力着,他们计划到“十二五”末让村民们过上更加殷实幸福的小康生活 。
推荐阅读
- 朱亚衍参观考察安溪中国茶都交易市场
- 油烟净化器
- 燃气热水器打不着火
- 茶农强 茶商弱 中国茶业变革迫在眉捷
- 信阳国际茶城,致力于打造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茶产品集成交易平台
- 中国神秘地区 中国十大诡异之地
- 宋元时期茶饮及茶文化概说
- 中国首个援外茶食品培训班在福建漳州开班
- 喝茶应随季节换 冬喝红茶秋饮乌龙
- 女人缠脚历史 中国女子缠足始于哪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