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骂一句郭德纲大红大紫”,典型掩耳盗铃,本质是个伪命题

郭德纲|“骂一句郭德纲大红大紫”,典型掩耳盗铃,本质是个伪命题

文章图片

郭德纲|“骂一句郭德纲大红大紫”,典型掩耳盗铃,本质是个伪命题

文章图片

郭德纲|“骂一句郭德纲大红大紫”,典型掩耳盗铃,本质是个伪命题

文章图片

郭德纲|“骂一句郭德纲大红大紫”,典型掩耳盗铃,本质是个伪命题

文章图片


每当在文章中对郭德纲的相声和某些行为提出不同意见和观点时 , 总会有一些网友在评论区来一波:骂一句郭德纲大红大紫 。
当然 , 这个“骂”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骂 , 你可以理解为批评或反对 。

这句话也是郭德纲先生曾经挂在嘴边的话 , 也曾在社交平台上贴出来 , 成了他个人的经典语录之一 , 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一句:郭德纲就是一个WIFI 。
不过 , 郭德纲如果是开玩笑这么说可以理解 , 如果他是认真的 , 只能说这句话就属于他个人的郭式自嗨 , 至于粉丝 , 那更没必要挂在嘴边 , 因为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
原因有四:

一、“骂”名人之举古已有之
电影《大腕》精神病院里有三大商业奇才 , 观众普遍记住了地产奇才李诚儒 , 却忽视了当时还在跑龙套的互联网奇才张涵予 。
张涵予的台词是这样的:高薪聘几个骂人的枪手 , 再找几个文化名人当靶子 , 谁火就灭谁 。 网站靠什么呀 , 靠的就是点击率 , 这点击率上去了 , 下家儿跟着就来了 。
《大腕》当然不是“骂名人”这种打法的开创者 , 这玩意古代就有 , 比如明朝的那些言官 , 芝麻大的小官就喜欢骂内阁首辅 , 屡屡出现一骂成名的历史人物 。
“骂名人”是典型的“不对称战争” , 属于以小博大的典型 , 而且基本上可以算是收益大于风险 , 这玩意从古至今从未断绝 。
因此 , 所谓“骂一句郭德纲大红大紫”可不是郭德纲专利 , 他也是拾人牙慧 , 原则上讲 , 这句话里的“郭德纲”三个字可以替换成任何一位名人 , 凤姐、芙蓉姐姐也可以 。

【郭德纲|“骂一句郭德纲大红大紫”,典型掩耳盗铃,本质是个伪命题】二、“夸”比“骂”更容易“大红大紫”
从现实上看 , 那些“骂”郭德纲的人里有谁真的大红大紫了?还真没有 。
与之相反的是 , 那些“夸”郭德纲的有不少人却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 当然 , 这个“夸”包括支持、力捧和吹捧等各种形式 。
这中间有一个逻辑学上的关系 , 我们以自媒体文章为例说明一下 。
“骂”郭德纲的文章 , 其吸引的主要读者当然不是支持郭德纲的人 , 而是同样不支持郭德纲的人 。
但是 , 既然不支持郭德纲 , 又有几个人去关心郭德纲是对是错是好是坏呢 , 在这些人眼里 , 郭德纲和一些流量网红也没什么区别 , 没什么值得关注的地方 。 那些喜欢郭德纲的人更不会去观看“骂”郭德纲的文章 , 所以这就带来了一种结果 , “骂”郭德纲的文章普遍没有多少点击率 。
与之相反 , “夸”郭德纲的文章吸引的主要是喜欢郭德纲的人 , 这些人由于喜欢郭德纲 , 自然愿意看那些“夸”郭德纲的文章 , 毕竟和自己观点相同嘛 , 这样就形成了羊群效应 , 粉丝抱团 , 就容易出现点击率比较高的现象 。
尤其还有一条 , 现在的自媒体平台普遍采取“兴趣推荐”的模式 , 读者喜欢郭德纲 , 平台就会持续给读者推送郭德纲的正面信息 , 读者对郭德纲不感兴趣甚至反感 , 平台就会不推送郭德纲 , 从技术上就导致了“夸”郭德纲的文章点击率会更高 , “骂”郭德纲的文章点击率普遍不高甚至惨淡 。
所以 , 不论从逻辑学、社会学还是科学角度上看 , “骂一句郭德纲大红大紫”其实非常难实现 , 相对容易实现的反而是“夸一句郭德纲大红大紫” 。

三、“没人骂”比“骂”更可怕
“骂一句郭德纲大红大紫”的衍生台词是“蹭郭德纲热度” , 似乎所有“骂”郭德纲的人都是为了蹭郭德纲的流量一样 。
还是以自媒体文章为例 , 只要是写郭德纲的文章 , “夸”的文章没事 , 凡是“不夸”甚至是“骂”的文章 , 经常会被郭德纲本人或其粉丝贴上一个“蹭热度”或“碰瓷”的标签 。
实际上 , 这种心态就有一种孤芳自赏的自大味儿了 , “骂”你是因为你还有可以“骂”的地方和价值 , 可以当反面教材 。 如果哪天全网都没人“骂”你了 , 那只有两种结果 , 你彻底过气了或者你被彻底封杀了 , 那时候你求人家“骂”你都没人搭理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