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能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制约学校发展的因素


方能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制约学校发展的因素

文章插图
制约学校发展的因素(为了激发办学活力)
2020年9月 , 教育部等八部门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活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 中小学校长热切希望《意见》能够真正落地 , 确保学校管理者能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上来 。
《意见》提出 , 要保障办学自主权 , 增强办学内生动力 , 增强办学支撑保障能力 , 完善办学管理机制 , 并对处理好“管”与“管”的关系提出了具体措施 。

师生的仪容仪表是办学的体现 。
“生命力”并不是一个很严谨的学术概念 , 而是一个画面感和感情色彩很强的词 。事实上 , 一所学校的活力可以从它的老师和学生的朝气和活力中直观地感受到 。如果你走进一所学校 , 你会看到学生和老师轻松的笑容 , 听到自然的问候 。这所学校极有可能积极向上 , 充满活力 。
学校的主体是人 。只有校长主动 , 老师主动 , 学生主动 , 这个学校才算主动 。学校要有办学自主权 , 教育主管部门要赋予校长在教育教学、人事任免、经费使用、学校发展等方面的权限 。 , 让校长真正当家作主 , 从而激发办学活力和办学活力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一定的自由度空 。他们可以按照教育规律去做自己该做的事 ,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 这样才能有创新精神 , 有活力 , 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
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一个教研员去学校听课 , 和老师交流的时候 , 说你的课很精彩 , 但是我给不了你一个“优秀”甚至“合格” , 因为你没有按照全区的教学进度来教!如果一个老师连调整教学进度的自主权都没有 , 就只能严格按照全区统一的教学进度“急行军” 。他如何激发自己的教学活力?如何因材施教?如果教师没有活力 , 学生的活力从何而来?
自主是办学的关键 。
制约办学活力的因素很多 。从学校管理的体制机制 , 到学校质量检查、评估督导、评价激励 , 再到传统观念、社会环境、家校关系等无形的约束 , 这些都会影响学校的活力 。这些约束既有显性的 , 也有隐性的 , 但都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 , 激发办学活力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 。在诸多制约因素中 , 我认为办学自主权是办学活力的关键 。
学校自治将体现在学校治理的各个方面 。《意见》提出 , 赋予学校人事自主权 , 学校主要负责教师招聘、职称评定和先进中层干部选拔 。估计目前大部分学校都没有这种人事自主权 。比如有的地方规定学校可以自主设置学校机构 , 选拔中层干部 , 但这些都要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或备案 , 看似给了学校自主权 , 其实还是需要审批的 。根据《意见》 , 我认为学校的日常经营管理等内部事务尽量由学校自己决定 , 教育行政部门需要以大抓小 , 重点是配备和加强学校党政班子 , 把握办学方向 。
办学质量控制需要创新管理方法 , 这是学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 , 教育行政部门经常对学校采用校外调查、监督检查的方法 , 当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 , 仅仅看材料 , 听报告是远远不够的 。评价要有一定的流程 , 并借鉴一些国际公认的做法 , 引入第三方权威评价信息资源网络机构 , 对学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观察和评价 。
这种评估一般会派几个“观察员”深入学校一段时间 , 进行实地观察 , 进教室听课 , 与老师、家长、学生沟通 , 不至于干扰学校的日常运作和运行过程 , 增加学校的负担 。他们只是想看看学校真实的办学情况 。有些评估过程需要很长时间 。一个评估周期后 , “观察者”会给出综合评估报告 , 指出学校的特色和优势 , 给出问题和整改建议等 。通常在一个评估周期结束后 , 一个新的、要求更高的评估周期将开始 。这也是管办评分离的具体体现 。可以使教育行政部门在学校管理上更加科学 , 减轻学校负担 , 增强学校的发展动力和活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