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池穴( 二 )


平刺2.0~3.0寸,透对侧风池穴,局部酸胀,扩散至头项部 。
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5~0.8寸,或平刺透风府穴 。
艾灸方法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
按摩方法取端坐位,将双手拇指指腹放于两侧风池穴处,先点按半分钟,再向外按揉2分钟,力量由轻渐重 。
风池穴解析风池为经穴名(Fēngchí GB20) 。出《黄帝内经灵枢·寒热》 。属足少阳胆经 。风池是足少阳经、阳维脉的交会穴 。风即风邪,池即池塘,此穴在枕骨下,局部凹陷如池,常为风邪侵入处,也是祛风之要穴,故名风池 。
风池 。风: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风气 。池:屯居水液之器也,指穴内物质富含水湿 。风池名意指有经气血在此化为阳热风气 。本穴物质为脑空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外部之热,水湿之气胀散并化为阳热风气输散于头颈各部,故名风池 。
热府 。热,指本穴气血性热温高 。府,府宅也 。热府名意指本穴气血的变化为受热膨胀 。
理同风池名解 。
足少阳阳维之会 。本穴吸热胀散的阳热风气不光传输胆经,同时亦输向阳维脉所在的天部层次,故为足少阳阳维之会 。
附注:足少阳、阳维之会 。
特异性:风池穴为手足少阳、阳维之交会穴 。
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足少阳、阳维之会 。
《备急千金要方》:主喉咽偻引项挛不收 。
《外台秘要》:千金疗疟灸法,灸风池二穴三壮 。
《针灸大成》:主洒淅寒热,伤寒温病汗不出,目眩苦,偏正头痛,疟颈项如拔,痛不得回顾 。
《医宗金鉴》:肺受风寒,及偏正头风 。
研究进展针刺风池、足三里等穴可使脑震荡患者的颅压下降,具有较长的后效应 。
针刺风池等穴,治疗高血压患者,使血压下降,且可降低血清中胆固醇含量及其与卵磷脂的比值 。
针刺本穴可使视力减弱者,普遍提高视力,用指针点刺或梅花针叩刺对防治青少年近视眼有效 。
突眼症:有报道以风池、上天柱(天柱上五分)为主穴行导气法,足三里、三阴交行补法,有一定疗效 。并对突眼症的瘀血状态、微循环、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有明显改善 。
足跟痛:针刺风池穴,治疗216例足跟痛,有较好效果 。
视神经萎缩:针刺风池穴,治疗187只眼视神经萎缩患者,感传到眼区的73只眼 。针感与疗效有关,针感到眼区者疗效好 。
【风池穴】据报道针刺风池穴,能使胃酸及胃蛋白酶高者降低,低者升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