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练太极拳 并非一套拳术那么简单

记得七年前刚开始习拳的时候,恩师赵国仁和拳馆的教练们经常说,太极拳并不仅仅是一套拳,更是一种文化 。当初并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但是随着习拳时间的推移、对太极拳认识的深入,以及人生阅历的增加,深刻地感受到,太极拳绝非一套拳那么简单,绝非只是健身、养生、延年那么简单的事情,大道至简,太极拳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人生修炼的法门,也可以说是一种以武入道的法门 。

修练太极拳 并非一套拳术那么简单

文章插图
太极拳
习练太极拳,大家都知道,虽说太极拳源于陈氏太极,但现在广泛流传的就有陈、杨、武、吴、孙五大派系,虽然都是太极拳,其基本要义和总体要求相同,但各大派系都有自己的功法特点、要义和习练要求,同时,即使是同一师承、同一门内的大师,习练风格也各不相同,有的舒展大方,有的小巧紧凑,有的如行云流水,连绵不绝,有的如金狮抖毛,刚劲猛烈,再看我们身边的学员,也是各有各的习练样式,可谓“一人一太极” 。
为什么呢?不同的人,不同出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太极拳的认识不一,打出来的拳就有不同的风格,反过来说,不同风格的拳承载、反映了习练者不同的文化风格、修养水平 。
习练太极拳,大家也知道,首先的要求是要放松和学会放松,习练时要做到“立身中正、周身放松,松肩坠肘,屈膝松胯......” 。但是很多学员放松不了,甚至练了很多年,也放松不了多少,练拳时要么挑肩架肘、挺胸撅臀,要么摇头晃脑、扭肩晃腰,于是反反复复追着教练问,又或者翻书查经据典寻找放松的技巧和诀窍,但还是放松不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
个人拙见,拳在拳外!
真正练好太极拳,真正放松,不是只在拳中,只在拳理的研究中,更在拳外的日常生活、个人修炼、文化修养中 。
拳在手脚,文化在头脑,只练拳,还是僵拳 。
试想,我们在练拳时,白天的工作、鸡毛蒜皮的纷争,是否“放下”了呢?各种纠结不清的琐事,各种纠结不清的利益,是否能“舍得”呢?我们的思想意识能否超脱这繁琐的束缚,“放松”了呢?如果我们的思想意识还是仅仅的“抓着”那些东西不放,形体如何放松?打出来的拳又如何能放松呢?放松不了,不单是练拳的问题,是从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思想意识延伸而来的僵力,是思想意识在较劲 。
习练太极拳,大家都知道,“一层功夫一层松”,个人以为,“一层境界一层松”:太极拳要求的松、沉,与道家的“静”和佛家的“空”不谋而合 。
拳在拳外,更在文化修养、人生境界修炼,层次到了,拳理悟了,才能拳由心发,拳由意发,心中、意中无处不太极,则全身无处不太极 。
修太极,本质在修心 。太极拳技击讲的“舍己从人”,这个舍的最高境界是“舍命”,无畏生死,视死如归,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做到“空”,修炼出了如此的气质、胆魄,还有不胜之理?稍有胆怯、畏惧,则不能放松,则僵,则不能舍己从人;因此,太极拳的修心,在于修敬畏心、修恭敬心,修谦卑心,修慈悲心,修无畏心、修包容心,修大舍心,修智慧心 。修心,亦为儒、释、道三家所持重,儒曰正心,佛曰明心,道曰炼心 。
由此,太极拳绝非仅仅一套拳那么简单,更是承载了诸多文化精粹的太极文化!
佛法讲因果,付出才有回报 。你只看到一套拳架,你只能得到一套拳架;你只看到一套拳法,你只得到一套拳法 。太极拳讲松、讲沉,讲空,不只是对身体的要求,是对意念的要求,持之一恒,则是对思想意识、人生境界的要求;炼拳,更是一场修炼,由武入道,是一场人生的修炼 。
所以,如果你从中看到了一种文化,一种人生修炼的法门,那你收获不仅仅是健身、养生,可能收获更丰富的人生经历、人生境界 。你看到的了什么,你就得到了什么,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也包含这层意思 。商场、职场、人生中,亦是如此,大家可以慢慢悟吧[微笑],试想,立大功,成大业,树圣德,离得开以上诸心和胆魄吗?[微笑]
【修练太极拳 并非一套拳术那么简单】所以,敬请各位师兄弟、各位太极拳友审慎对待炼拳,审慎对待师门,审慎对待你选择的太极之路,以敬畏心看待太极,习拳之时,升起敬畏心、感恩之心,正如拳馆的赵宾宾教练所说,敬畏心是进步的源泉!个人拙见,抛砖引玉,祝各位拳友拳艺进步、内外兼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