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福安 揭示坦洋工夫红茶神秘面纱

坦洋村是一个美丽的茶乡 。一条小溪,闪着银光,自东而西缓缓流淌着,好像在诉说着茶乡的故事;临水的岸边,立着亭亭玉立的茶树,散发出醉人的芳香;眺望远处,看到的是漫山遍野的本地菜茶之绿,是那么的婀娜多姿……
继4月中下旬,红茶世界茶乡行走访了武夷山、政和、松溪等红茶茶区,挖掘了正山小种、政和工夫红茶的历史文化后,5月初,采访人员再次随同元泰茶业等数人来到坦洋工夫红茶发源地——福安,以期揭示坦洋工夫红茶神秘的面纱 。
坦洋工夫发源地——福安坦洋村
1371年,福安坦洋村人发现了当地的“坦洋菜茶” 。1851年,坦洋村胡氏用该茶首创了坦洋工夫红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乌润、汤色红艳、滋味甘醇),位列“闽红”三大工夫红茶之一 。
坦洋村位于福安市社口镇西部,白云山东麓 。坦洋村内青山绿水常伴,青瓦幽巷可见;桂树飘香,隔岸松杉苍翠,远近茶园碧绿 。坦洋村虽小,建筑物却异常丰富多样 。其中,真武桥、丰泰隆茶行、坦洋炮楼、王家建筑群是坦洋村的标志性建筑物 。据介绍,截至目前,坦洋村仍有30余家茶厂,6000多亩茶园,主要栽种本地菜茶、福云6号等茶树品种 。
一进坦洋村口,便可看见真武桥 。真武桥旁边有两大块石头,一块是张天福老先生书写的“坦洋工夫发祥地”,一块是骆少君书写的“工夫红茶甲天下” 。据当地村民介绍,真武桥自古以来就是收茶青的地方 。
走进坦洋村,仍可见街边大小茶行十余家 。到了做茶的季节,在坦洋村下街随处可以看到拣茶梗的老人,虽然他们要戴着眼镜拣茶梗,但是并不影响他们的速度 。
据介绍,在茶业贸易的鼎盛时期,坦洋街上仅大茶行就有36家 。但至今,丰泰隆茶行(位于坦洋村下街)是坦洋村保留最完整的茶行建筑,建于清同治年间,三层结构,三楼做萎凋,一楼做发酵和烘焙 。整个茶行楼高十几米,楼宽五十余米,烘焙间可摆放近两个焙笼,是坦洋村象征性建筑和重要的文物之一 。
此外,坦洋村还保留着一座老茶厂(国营福安茶厂坦洋初制厂,位于坦洋村上街),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现在虽然原貌依旧,但是茶厂已经空荡荡的,剩下的只是些许零散的旧茶箱、萎凋架子,还有柱子上的“不准偷茶”等标语,这些标语仿佛在诉说着做茶的点滴岁月,让观看之人遥想起茶香四溢的做茶季节……
三大国有茶场之一——王家茶场
【走进福安 揭示坦洋工夫红茶神秘面纱】福安早时有三大国有茶场(坦洋茶场、高坂茶场、王家茶场),他们承担了福安主要的茶叶生产 。但1997年,这三家国有茶场进行商业化改革,组建成立了福安市农垦茶业有限公司,现有茶园面积6000多亩 。其中,2007年,还引进福建光彩事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王家茶场建设基地 。
走入王家茶场,放眼望去是100多亩茶园,风景秀丽,茶园内种有各种茶树,如梅占、铁观音、金观音、黄观音、金萱、翠玉、软枝乌龙等国优、省优及台湾高香型茶树良种,并在加工厂增添了新的茶叶加工设备,为生产品质优异的红茶奠定良好基础 。
据王家茶场老师傅介绍,传统的坦洋工夫制作原料主要是“菜茶” 。近年来,开始推广金观音、金牡丹、紫玫瑰等优新高香型品种 。同时,一些坦洋工夫生产企业大胆创新,采用龙井4
白芽奇兰、梅占等茶青制作坦洋工夫红茶,既保留坦洋工夫原有韵味,又形成各具特色的芳香 。
此外,在坦洋工夫传统工艺方面,拥有50余年坦洋工夫红茶制作技艺的李宗雄表示,传统工艺的坦洋工夫采用一芽两叶的本地茶叶制作而成 。
李宗雄强调,坦洋工夫红茶制作过程中的揉捻步骤很重要,要先轻厚重,注意轻发酵的茶要轻揉,重发酵的茶要重揉 。此外,根据李宗雄的多年制茶心得,他认为坦洋工夫在烘焙时要采用炭焙的方法 。据称,炭焙后,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茶叶的色、香、味、形,而且可根据焙茶火功的不同形成清香型、果香型、蜜香型、焦糖香等红茶滋味 。
相关链接
福安市茶业管理局副局长余成法介绍,目前,福安市茶园面积约30万亩,23个乡镇(街道),447个村,几乎村村产茶 。全市约有65万人口,其中有42万人涉茶 。
据统计,2011年,福安市毛茶产量2.75万吨,产值14.18亿元,茶叶商品总值34.04亿元 。其中,红茶毛茶产量7800吨,产值10亿元,分别占全市产量、产值的28.3%、70.5% 。而今年,至3月31日,全市毛茶产量7188吨,产值5.15亿元,产量、产值分别增长42%、67%,毛茶平均价格71.68元/公斤 。其中,坦洋工夫红茶毛茶产量4400吨,增长109% 。


推荐阅读